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盐碱地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

  爱东营讯 盐碱地是我国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

  5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东营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省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在我市召开。来自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院士专家齐聚一堂,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和盐碱地生态化利用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吹响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大会战的号角,并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努力探索盐碱地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2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在山东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这对加速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会召开当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在我市揭牌成立。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担负的是国家创新使命。”山东省农科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贾曦表示,下一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将在硬件条件、实验条件、试验田实验条件、实验室实验条件和相关设施实验条件方面做进一步完善;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省心、省时、功能完备的实验保障条件;吸聚国内外盐碱地相关的创新资源,形成本地化的科研力量,实现全国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水平高质量发展。

  “省黄三角农高区将按照组织体系、科研攻关、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和产业孵化体系建设‘四条线’并行的协同机制,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建设。”省黄三角农高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杨长军表示,同时启动重大科研攻关,实行“首席专家+团队+企业”的组织模式,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集聚共建单位创新资源,新组建30个以上科研团队参与国创中心建设。

  “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的召开,让垦利区继续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方向更加清晰,专家学者的研讨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振表示,“垦利区五分之四的耕地是盐碱地,这也成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接下来,我们将抓住聚力推进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和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的机遇,瞄准盐碱地农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聚力在关键技术突破、特色种业创新、产业体系培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下功夫,建设好黄河三角洲3000亩全梯度耐盐碱作物种质创新利用基地,运用好乾舜‘封域双层真空负压阻控综合技术体系’等改良技术,推广好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实现盐碱地农业资源扩容、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从‘盐碱滩涂’向‘生态粮仓’转换的有效路径,走出一条盐碱地上的乡村振兴之路。”

  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出路也在于农业科技创新。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宝存说道:“近年来,河口区深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全区盐碱地资源优势,以科技协同攻关、成果合作转化、产业推广示范等为重点,深化与农高区合作,推动破解盐碱地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推广;抓好3.93万亩的盐碱地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深入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抓好盐碱地种业创新发展,积极构建集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盐碱地特色种业链条,全力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

  “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使领域内顶尖的专家学者汇聚东营,交流先进理念,探讨创新良策,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吸引优势科研力量的难得机遇。”广饶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清海表示,广饶县将以此次大会的举办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不断吸引集聚业内顶尖人才,聚力探索盐碱地农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与省黄三角农高区对接,及时了解新研发耐盐碱新品种特性,开展品种适应性试验,积极向农民推广特性优良、接受度高的耐盐碱品种;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增长’;2023年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23万亩,新建1.23万亩、提质改造1万亩,为推进盐碱地技术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示范样板、作出应有的贡献。”刘清海说道。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