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走进东营市和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电池新材料项目现场,只见大型吊车紧张有序地施工,一辆辆砼车穿梭来回,电钻声、敲打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我们总投资6亿元,自2022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0月投产运营,主要建设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单元、PC(碳酸丙烯酯)精馏单元、DMC(碳酸二甲酯)精馏单元、甲醇回收单元等装置,未来将主要生产碳酸酯类产品。”东营市和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刘麦林介绍说,碳酸酯类产品是国家鼓励类功能性材料,也是新能源电池组件关键材料之一,目前被广泛用于电动车电池以及大型蓄能电池的电解液,市场需求量大。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项目符合“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向,其原料之一的二氧化碳属于集团内部消化,主要来自同属东方华龙集团的东营市海星化工有限公司产生的废气。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耗废弃二氧化碳3万余吨,同时利用该公司生产的余热作为动力,每年可以节省上千万元。“这个项目既做到了节能减排,又大大降低了成本,让公司实现了双赢。”刘麦林介绍说,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税7.5亿元。
类似这样的高质量项目,这几年在广饶县加快落地,成为该县聚力攻坚突破“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广饶县瞄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主攻方向,重点抓好玖德化学绿色新材料、和瑞8万吨电池新材料等13个项目建设,新培育“专精特新”“瞪羚”企业8家以上,突破形成完整锂电池产业链闭环,加快培育5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工业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广饶县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技术”降碳,坚持降碳提质并举,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用好技改专项贷、设备奖补、股权投资等激励政策,对存量项目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年内实施30个以上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应用。深入开展“亩产效益”评价,用好差异化要素配置政策,倒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以生产技术转型提升企业绿色生产水平。做好“体系”降碳,积极推行绿色制造,以高质量建设绿色工厂为切入点,推动绿色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先进典型。2023年,广饶县将重点做好“创新”降碳,充分发挥企业在低碳创新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力争年内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单项冠军、瞪羚企业3家以上,在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实现更大突破,以生产模式转型提升企业绿色制造水平。
(记者 张利波 通讯员 隋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