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庆祝建党百年·巡礼健康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东营专场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鲍建强在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营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补短板聚优势,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12年的79.41岁上升到2020年的81.05岁,提高1.64岁;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56/10万、2.03‰和3.15‰;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行列。
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卫生投入,强化基础项目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医疗卫生资金86.23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53家,编制床位15781张、配备卫生技术人员20528人,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3.3%、28.59%、14.76%。全市建成3个跨区域医联体、16个城市医联体,6个特色专科联盟,5个县区674家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级公立中医院、国医堂实现县区、乡镇全覆盖,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我市共完成59处预防接种门诊、39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标准化建设,实现智慧门诊全覆盖,疫苗信息全程电子追溯。随着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全市医疗服务供给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一小一老”牵动着千家万户,我市用心用情用力保障“一小一老”健康安全。“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为52.37万人次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救助金4.58亿元,参加银龄安康工程的老年人突破25万,以“敬老月”为载体的敬老宣传活动丰富多彩,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全市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003个,签约服务居民达90.99万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2%以上。2020年,我市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为84.38亿元,增速9.5%,占GDP比重为2.83%,列全市十强产业前3位。
我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从空白迈向全省前列,实现“弯道超车”。我市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已达87.64%。2018年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全省首批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被国家电子政务中心评为2018年度国家电子政务应用优秀案例,荣获2018年省级智慧基层服务品牌称号,实现健康扶贫四位一体一站式平台化服务、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双码融合应用。4家医院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东营互联网国医堂被评选为2020年度全省“三双行动”个性化智慧服务品牌。今年以来,我市共完成远程影像诊断15000余例、远程心电诊断16800余例,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达到11000人次,其中中医问诊4200余人次。“互联网+医疗”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我市牢固树立疫情防控底线思维,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实现全人群、全公立医院、全病种的实时就诊信息趋势分析。23家医疗卫生机构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0.1万份;70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日最大接种能力5万剂次,全市累计接种52.27万人,累计接种疫苗84.1万剂次;全市18家发热门诊累计接诊排查近9.8万人次,按照不少于1个月的标准作好应急物资储备。
鲍建强表示,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和历练,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在省卫生健康委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踏实的作风,奋力谱写新时期东营卫生健康工作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记者 安劲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