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学雷锋

  3月5日,我们迎来了第58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雷锋”可能只是一个标志,一提到“雷锋”就想到乐于助人和勤俭节约,但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此之际,记者采访了我市各行各业的市民,看看他们是怎样为雷锋精神丰满羽翼。

  记者:对于雷锋精神有什么样的看法?

/

  ●华泰集团有限公司电仪总工程师 魏国华:就像《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词中说的那样,雷锋忠于革命忠于党的精神,爱憎分明的精神,螺丝钉精神,我们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

  ●交运出租车公司雷锋车队队长 王勇胜:在我看来,雷锋精神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要能帮到别人,你就是“雷锋”。学习雷锋,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我们时时想着别人,处处帮助别人,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从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胜宏社区 梅玉莲:雷锋,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他的行为让我无时无刻不在缅怀他,他的奉献更是让我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他。雷锋精神不会过时,是永恒的,是新时代不朽的精神财富。

  广饶县驻大王镇叶璩村第一书记 王功章(左)

  ●广饶县驻大王镇叶璩村第一书记 王功章:对于学雷锋,我有很深的情结,我是听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成长起来的。虽然现在有人说,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但这是谬论。雷锋,不仅是一个人名,还是一个时代新风的代名词,雷锋精神是一种信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无价之宝。

  ●胜利测井公司人力资源科 鄂海新: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共产党员,却赢得亿万人民崇高和长久的敬意。我们学习雷锋,源于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高贵品格,“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行为宗旨,更因为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记者:从自己从事的行业或者自己的工作岗位来看,怎样向雷锋学习?

  ●魏国华: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于没有时间,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我觉得一线工人,特别要学习那种螺丝钉精神,要努力学习,平凡的工作也要有钻劲,也要有创劲,做好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紧跟时代步伐,艰苦奋斗,创新创造,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还要学习雷锋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帮助身边的人学习、进步、成才,发挥团队作用,为社会多作贡献。

  ●王功章:我认为学习雷锋就是要学雷锋精神的精髓。我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来到村里后就主动融入农村工作和生活,以解决村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出发点,围绕民生、农民增产增收为主线开展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叶璩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得到实惠,脱贫致富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让整个村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觉得这就是在实践雷锋精神的始于心、笃于行。而始于心就是要在内心深处认识到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因,在笃行务实中升华自我。

  ●王勇胜:我们雷锋车队已经成立14年了,一直做着平凡而又普通的好人好事,如:春季植树、夏季送考、秋季助老、冬季助残等。还记得最初有些同行不理解,说“你们学雷锋,干脆把挣的钱也送给我们得了”。面对这种嘲讽,我们队友们没有气馁,一直都在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出租车作为城市的名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觉得应该学习雷锋的“傻子精神”,其实这种精神实际上就是乐于助人,舍己为人。雷锋的“傻”是一种不计眼前名利、不讲个人得失的“傻”,希望我们这些人能像灯火一样,点亮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梅玉莲:我们今天学雷锋,当然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做好事。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一名志愿者。小区用“一米阳光”的温度,辅助社区开展服务形成了“青苗助餐”“助爱出行”“邻里守望”“四邻新时尚”等志愿项目。上到80岁老人,下到7岁小学生,都服务于社区志愿者的第一线。我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雷锋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使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栋楼,一栋楼带动一个社区,让雷锋精神在社区得到传承和发扬。真正让社区居民在接受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续写属于社区的雷锋故事,光大雷锋精神,让居民得到更多的幸福和温暖。

  ●鄂海新:我作为一名国企干部,雷锋精神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影响,石油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像雷锋同志一样,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困难面前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服务大事大局,彰显出“大国重器”的顶梁柱作用和“共和国长子”的使命与担当。作为八零后,面对专业化重组带来的挑战,更不能故步自封。要向雷锋同志学习,“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无论岗位、职位如何变化,始终坚守“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初心使命,瞄准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这一愿景目标、“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和东营市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全国石油文化名城、黄河三角洲区域创新中心”的新目标。提高站位、强化执行、勇于担当,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为地方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让奋斗成为青春最好的注脚。

(记者 李玲)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