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东营·最美东营人︱裴学良:钻井科研路上的“急先锋”

  第一次成功实施国产工具南海可燃冰取心作业,第一次成功实施全球首例24寸大套管开窗作业……近年来凭借高端钻井工具拿下一个又一个第一,使得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成为全国石油科研院所中的翘楚。

  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一个人不得不提——现任胜利钻井院副院长裴学良。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毕业的他,从对钻井工作的一知半解,到熟悉井下工具的研发与科研管理,再到参与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研究,带领团队把“胜利”的品牌带到大江南北,带向世界各地。

  裴学良在实验室进行工具研发。

  裴学良今年39岁,但他成为胜利钻井院副院长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从钻井队的一名见习生,到钻井工具研究所工程师,再到副所长、所长、副院长,工作13年来,裴学良没有浪费生命里的光阴,他把大好青春全部投入钻井工具研发和现场服务工作,足迹遍及国内外各大油田,破解了各类井下疑难杂症,创出多项施工记录。

  尤其是他作为技术负责人负责攻关的国家863课题——

  “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工程样机及配套技术”,在南海成功探取可燃冰样品,一举打破国外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深海可燃冰保温保压取心技术的国家。

  胜利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取出深海“希望之火”

  尽管距离成功探取可燃冰样品已经过去3年多的时间,但裴学良对远征南海的那一幕仍然记忆犹新。

  2017年4月26日,裴学良带领取心团队,背负着可燃冰取心的艰巨使命,搭乘中海油海洋石油708船起航出发中国南海神狐海域。船上,他们研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燃冰取心工具正静静地等待海试。

  作为这项课题攻关研究的技术负责人,裴学良压力空前。“我们不是唯一参与取心作业的单位,出发前甲方提出只给两次机会,所以这次出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前三天,他们遭遇了一场大风浪,三层楼高的巨浪不断拍上甲板,剧烈的摇晃让人晕吐,几乎吃不下饭。拖着虚弱的身体,他们没有丝毫懈怠,再三检查工具,核准各项数据。

  当钻杆打开一条直达海底的通道后,他们迅速投放工具,开泵取样,停泵打捞……随着工具缓缓上提,裴学良内心的压力也如同岩心筒内外的压差,越来越大。3个小时后,岩心筒打捞出海,经检测,好消息是压力、温度保住了,工具密闭性经受住了考验,坏消息是取回的样本没有检测到可燃冰。

  再来!裴学良他们二话不说,向藏身海底的可燃冰展开第二次探取。

  当第二筒岩心升上甲板,看到甲烷浓度检测仪里跳动着的数字定格在99.99%,裴学良长舒一口气,放下了一直紧绷着的心:“是可燃冰,我们用自己的工具找到可燃冰了!”此次南海之行他们共成功实验两口井,取出13筒岩心,向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院自主研发的天然气水合物取心技术和工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可燃冰保温保压取心技术的国家。”2017年,在可燃冰试采汇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对胜利钻井院独有的取心技术给予高度的评价。

  科研人员的使命就是拿到“入场券”攻下“杀手锏”

  说起可燃冰取心项目,裴学良说早在十几年前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借助国外工具,第一次在南海成功采样。

  那是2007年5月1日,距离他们成功采样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由于没有成熟的开采技术,大家只能望“宝”兴叹。

  也就在那时,胜利钻井院把目光投向广袤的海洋。中海油率先挑起国家863项目“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关键技术”这一重担,其中,子课题“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关键技术研究”由胜利钻井院接棒攻关。

  那时,受制国外技术封锁,几乎查不到公开资料,没有借鉴,只能从头摸索。五六年的时间里,研发团队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试遍了所有能想到的方式,始终有技术瓶颈无法突破。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高级专家吴仲华一直强调,核心技术是高端市场的“入场券”,更是保证国家战略资源的“杀手锏”,科研人员的使命就是拿到“入场券”,攻下“杀手锏”。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裴学良心里。2015年,裴学良接过接力棒,成为课题技术负责人。“可燃冰取心不同于常规取心,必须保证取出的岩心状态与海底原始温度压力一致,对工具密闭性、隔热性要求很高。在接手这项课题后,我和研发团队尝试了无数办法,结果总是不尽人意。”裴学良说。

  所有技术瓶颈中,保压技术是困扰最久的一个环节,数不清的设计、试制、试验与失败。就在研究陷入困境时,另一个项目让裴学良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灵感,他和团队成员连夜画出图纸,火速联系加工样品,不出所料,新的结构保压效果出奇地好,成功趟出一条深海保温保压取心技术的创新之路。

  年纪轻轻就被委以重任,得益于裴学良一直踏实上进的工作作风。在同事们眼中,裴学良说话不多,但做任何事都用行动说话。走上管理岗位前,他平均每年出差200多天,一直奔走在为客户提供服务、解决难题的路上,客户遇到的难题在他这里总能迎刃而解。

  2011年,胜利钻井院中东某油田取心项目受阻,裴学良临危受命。这次要面对的是“灰岩破碎地层取心”世界级难题,甲方要求,“再给最后一次机会,干不好卷铺盖走人”。裴学良凭着严谨求实钻研精神和专业能力,一举取得成功,收获率100%,用行动征服了甲方。

  自此,“有问题,找胜利”成了甲方的口头禅,裴学良先后六次前往中东市场。后来,以取心为突破口,他又出征缅甸、土耳其,凭借自主研发的钻井工具,出色完成了地下储气库扩眼作业等一系列国际上公认的高难工程。

  观念围绕市场转,客户需求就是努力方向

  胜利钻井院钻井工具研究所一直以取心闻名,裴学良担任所长时,正赶上油田发展的寒冬期,取心业务量降低。裴学良敏锐地觉察到,单一的取心技术已不能支撑工具所可持续性发展。他未雨绸缪、主动变革,时刻关注现场生产难题,站在用户角度,有针对性地研究攻关出高效磨铣工具、水力割刀等井下工具。

  2016年下半年,裴学良接到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焦急地说他们一艘在南海施工的平台,开发过程中24寸隔水管底部严重变形,无法继续钻进,希望胜利钻井院实施套管开窗作业解决这个难题。

  “这的确很棘手,虽然我们拥有领先全国的套管开窗技术,但24寸的‘超级工程’不要说我们,世界上也没有先例。”虽然很难,但裴学良抱着甲方的需求就是出路的想法答应了对方请求。

  之后的三个月里,他带领团队仔细研读施工资料,制定可行性技术方案,加班加点,完成工具的设计、加工、装配、试验。

  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他们的工具在南海该平台24寸隔水管开窗井一次座挂成功,后经两天奋战,在井深114.84米至118.35米成功实施了开窗施工,停滞了三个多月的工程终于得以顺利进行,全球首例24寸大尺寸隔水管开窗作业就这样完美收关。这不仅为胜利钻井院带来了名誉,也收获了甲方后续24口井开窗作业合同。

  成绩面前,裴学良不敢有一丝懈怠。他说,仅发掘市场是不够的,最终目标是站稳市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他始终严抓原材料和产品质检关。“如果每个环节的可靠度有99%,那么拥有100个环节的工具可靠度就锐减为36%。”他永远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希望自己的工具不断改进,无限接近完美。

  如今,走上管理岗位,裴学良仍然没有放松对技术的攻关与学习,在科研路上不断修炼和升华着自己。他说:“既然选择了科研这条路,就得风雨兼程,就得为国家需求不断向前。”

(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