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东营|废品都去哪儿了?

  “收旧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旧空调、旧电脑……”“收破烂儿啦!收废铁纸壳子易拉罐啦!”曾经在夏日的午后,忽就听到这样几嗓带着浓厚乡音的高腔,推开窗,或许还能看到顶着烈日蹬着人力三轮的大爷的身影,从楼前到楼后,穿街过巷后慢慢消失。记忆中陪伴着吆喝声一同远去的废品,现在究竟都去哪儿了?

/

  让可回收垃圾“起死回生”

  一个喝完的可乐瓶,回收后通常可以重新加工制成多种产品或材料。塑料瓶的种类较多,所使用的材料有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常见的PET瓶经过分离、重新造粒等工序,可以制成聚酯纤维、玻纤增强材料、PE材料或者重新变回一个瓶子,此外,PET废料还可以通过醇解制得醇酸树脂漆,可以说“浑身是宝”了。

  如今,垃圾分类让可乐瓶这类可回收物得以“起死回生”。

  “这是您的垃圾分类合格投放记录卡,请收好。”在金水社区环保驿站执勤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正在给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合格投放记录卡。为了让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金水社区实行“两桶一袋”制度,为居民提供分类垃圾桶及垃圾袋,并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垃圾分类投放点执勤,宣传指导居民按照要求规范垃圾投放,同时为正确投放的居民在记录卡上盖章。“当居民正确投放累计次数达到30次后,就可以在我们这领取垃圾袋、肥皂、毛巾等小礼物,以此鼓励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养成习惯。”金水社区党委书记刘关山说。

  “我觉得垃圾分类很有意义,这有利于一些可回收物的再次利用,大家不懂如何分类也没有关系,指导员们会耐心给我们指导如何投放。”小区居民郭先生边说边展示手机上的应用,这款手机软件上显示着可回收物的当日回收价格、个人积分、家庭积分、投递记录等信息,用户还可以选择预约上门回收或申请成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居民们再也不用专门找废品回收站收购了,垃圾回收获得的收益会通过奖励或抵扣物业费等形式再返还给居民。”此外,金水社区环保驿站还专门开设“阳光房”,用以调剂居民间的闲置物品,方便居民进行旧物置换、旧货交易,进行废物利用展示,大大促进了居民对闲置旧物、废物的再使用。

/

  解决垃圾回收难啃“硬骨头”

  曾经,居民日常产生的垃圾一般直接丢弃到垃圾箱中,由专用的车辆运至废品处理站,分拣归类后,大部分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实际垃圾回收效率很低。废品的回收大多依赖由拾荒者和废品回收商贩组成的“非正规废品回收体系”,能回收多少资源,不仅要看拾荒者或废品回收商贩的卖力程度,也要看居民的意愿,金水社区的市民李先生说:“家里的垃圾一天一倒,可回收类垃圾本来就不多,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实在不想把垃圾就这么攒在家里。”

  在废品的实际回收过程中,拾荒者或废品回收商贩靠着一人一车,挨家收走大部分“值钱”的垃圾,而玻璃、陶瓷、纺织物等低价值可回收垃圾却鲜有人问津,废玻璃不仅重而且占地方,运输成本也高,再加上回收加工工艺,让废品经营者获得的纯利比较少。收了不赚钱,不收又污染环境,低价值可回收物长期以来都是比较尴尬的存在,也成了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中一根难啃的“硬骨头”,而如今,随着垃圾分类的试行,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金水社区环保驿站如今已具备回收玻璃、金属、织物、纸张、塑料以及电子废弃物等可回收物的功能,与小区众多生活垃圾投放点功能互补,形成完整的垃圾投放网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垃圾分类行动,让空可乐瓶等垃圾得以“各得其所”,同时让玻璃、织物等原本附加值较低,废品回收站难以“变现”不愿回收的物品,也能顺利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系统中。

  探索无废化发展新方向

  随着垃圾分类的逐渐推行,“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词汇深入基层,环保成为了普通老百姓关注的重点。金水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创新社区治理,探索推进垃圾分类的“金水模式”,通过宣传、指导、鼓励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改变小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刘关山说:“垃圾的分类和回收,需要我们找对方法走对路,更需要全体居民全员参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回收再利用1吨再生塑料产品,就能减少6吨石油消耗,减少3.2吨二氧化碳排放,大致相当于200棵树1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垃圾回收若形成产业闭环,将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金水社区是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17日,东营市政府官网发布了《东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在新胜家园小区、金水小区等多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旨在努力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可回收资源利用率,带动全市向无废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记者 安劲舟)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