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在网上搜索过、购买过什么商品,很快你就会发现上网搜索过、购买过的、或者同类型的商品闪现在屏幕上。你的搜索喜好、购物需求,已经被网络记录下了,网络根据你的爱好推销商品。
网民在网上浏览的内容、购物消费、搜索历史、打车轨迹等,在网络平台上被记录下来,形成了“网络痕迹”。“网络痕迹”,是用户在互联网空间活动后留下的行为记录,既有公开的帖文、状态等,也有被本地或云端服务器记录的数据。
网络平台搜集用户的浏览记录,了解用户喜欢什么,就向用户精准推送什么。这是当前网络平台的一种商业模式,针对用户需求、喜好进行精准营销,对商家来说,这有利于提高交易成功率,对用户来说,满足了在商业交易中用户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节省了用户的搜索时间。
虽然有这些便利,但是上网痕迹被网络记录下来,不免让人有些担忧。上网痕迹承载着用户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内容,通过上网痕迹不难分析出你的购物喜好、消费需求等诸多信息,就可以大致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暴露出你的很多信息,其中包括个人隐私。
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平台上,有信息泄露的风险。有人浏览过网络借贷平台,很快就收到推销电话。诸多个人信息暴露,难免会给个人带来一些烦扰,严重的可能会带来生命财产风险。
网络平台留下网络痕迹,收集个人信息,要对用户负责,保护用户的敏感信息。网络平台在收集网络痕迹时,要对用户信息进行必要的脱敏、加密等,在数据传输、共享过程中要利用“同态加密”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保护。
网络平台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要收集有度,不可收集用户过多个人信息。对于网络收集的个人上网痕迹、个人信息,用户要有所了解。用户个人的信息被收集,用户个人不能对此不知晓、或者知之不多,以至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收集了,用户还不知道,用户应该有这个知情权。
有关部门对网络平台应该收集用户的哪些信息、收集信息的用途、对用户信息的使用情况等,应该进行监管。如果发现有滥用用户数据信息的行为,或者有买卖用户信息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处。如果用户因网络痕迹造成信息泄露而遇到麻烦,应该维护用户权益。
总之,网络痕迹要收集有度、使用有度,网民信息要进行保护,不可因网络痕迹给用户带来信息泄露的风险。
(扈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