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境内的黄河|走进黄河滩 了解滩区建设

叮!

新一期东营境内的黄河又按时来到了

上一期

我们了解了黄河东营段的河口

今天

我们来了解一下大名鼎鼎的滩区

/

  说起滩区,有太多可以书写的故事,滩区的面积几经更迭,在这里奋斗的人也换了一代又一代。在这里,不仅有耕种的故事,还有万名油田职工勘探、开发的故事。同时,滩区也在蓄滞洪水、消减洪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沉沙落淤使滩面高度不断上升

  黄河东营段河道主槽至两岸临黄大堤之间的河床地称滩区。其中,滩区随河道摆动、尾闾变迁、大堤兴废而迭次变迁。

  如今我们讲的东营段所辖滩区上界起自利津县南宋乡与滨州界(左岸),东营区龙居乡与滨州界(右岸)。西河口以上两岸滩区总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可耕地20.4万亩,其中90%的土地已开发耕种。西河口以下河口地区,行洪面积440平方公里,有胜利油田上万名职工从事勘探、开发建设。

  建国前由于缺乏河道整治措施,主槽处于游荡不定状态,因溜势左滚右摆引起的此岸塌滩成河、彼岸落淤还滩现象经常发生,不时改变着各个滩区的位置、形态和面积。加之河水溢槽漫滩机会多,大量的沉沙落淤使滩面高度不断上升。

  清代末年,沿河居民为保护滩地耕作,自发修筑不规则民埝,在槽、滩之间形成贯通连接的隔堤,改变了滩区均衡落淤的格局。滩唇区淤积快,滩面淤积慢;民埝溃决后口门附近落淤多,尾水落淤少;漫滩水流受到堤防拦阻后,被迫迂回绕行,汇流冲刷成沟,在滩区形成斜河、横河。久之,黄河滩区被塑造为岗洼相间,起伏不平的块状地貌,横向上形成为近河之处高,远河之处低的坡状地形。

  1951年,开始在黄河河道修建护滩(控导) 工程后,政府明令禁止修筑生产堤 。1958年后,随着黄河流域治理规划第一期工程的实施,认为上游水土保持可以速见成效,下游洪水威胁即将消除,沿河生产堤复又建成规模,“悬河”状态再度加重。

  1964~1975年间,河道主槽淤高平均在2米以上,滩面横比降达2~3/10000,加之连年修堤取土,堤脚附近坑塘连接,漫滩后顺堤行洪,直接威胁堤身安全。1974年后,按照国务院“黄河滩区应迅速废除生产堤,修筑避水台,实行一水一麦,留足全年口粮”的政策精神,东营辖区先后破除生产堤13段,总长56.1公里。同时还采取截堵串沟、机械淤临等措施整治滩区沟壑洼地,初步减轻了滚河改道威胁。

  为保财产安全修筑避水台

  黄河夺大清河之初,傍河定居村民颇多。清末以来,历代政府曾多次组织沿河居民搬迁,使滩内定居村庄、人口陆续减少。70年代初期提出滩内生产、滩外定居的方针后, 部分村民采用滩内滩外分居方式。至1993年,滩区内尚有村庄30个、人口1.16万。 主要分布在南宋、城关、傅窝等较大滩区。

  为保护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1974年起按每人3平方米修筑避水台, 台顶高程超出防洪水位2~2.5米。至1978年共修筑避水台53个,总面积6.53万平方米,完成土方40.27万立方米,国家补助资金6.58万元;90年代初,又筑成避水台3个,面积9.4万平方米,完成土方54万立方米,国家补助资金57.98万元。

  由于洪水漫滩频繁,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滩区耕地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为扶持滩区农业生产、改善滩区人民生活条件,1976~1988年共投资180.01万元,先后兴建扬水站(船) 11处,新增提水能力20.2立方米每秒,灌溉配套面积10余万亩,抗旱面积12万亩以上。但由于工程设施管理养护不善,水毁修复费用较高,许多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为尽快解决滩区群众温饱问题,1988~1993年,国家分两期投入土地开发基金108.6万元(其中一期52.6万元,二期56万元),地方配套114.76万元,扶持滩区水利建设,新建扬水站8处,配套8处,扩建1处, 购置扬水船3只,完成淤堤河工程2处,建桥、涵闸94座,灌溉渠道36.4公里,生产道路9.45公里,新增提水能力13.51立方米每秒(其中用于滩区8.71立方米每秒),新增灌溉面积3.57万亩。通过滩区治理,全年粮食亩产由1987年的229公斤增加到1994年的417公斤。

(记者 闫雯雯 整理)

  下一期让我们走进黄河东营段的河堤。堤防工程已有百年历史,期间走向一直变化,也不断在修缮、加固。

  新中国建立后,执行“宽河固堤”方针,一面对大堤加高培厚,一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固堤身,提高防洪性能。

  堤防绿化黄河堤防植树是防护工程措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宋代以来多有记载。人民治黄开始后,大力提倡植树植草,绿化堤防。

责任编辑:刘洁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