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企业:“中流击水” 逐浪“升级”

  这里,民营企业众多而发达,“强企”类称号多年来在山东名列前茅;

  这里,产业特色显著,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业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

  今年以来,面对多变的市场,东营企业继续发挥敢想敢干、迎难而上的创业创新精神,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

  勇于担当,科学组织,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

/

  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熔喷布生产场景。

  “在医用N95口罩的原材料保障供应过程中,你公司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服从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调度安排,努力克服用工短缺、物流停运、成本上涨等困难,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在春节后的第一时间抓紧实现复工达产,组织全体员工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奋战在医疗物资生产保障一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连续满负荷生产,出色完成了医疗物资保障组下达的多项紧急调拨任务,生产的熔喷布保障了湖北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奥健医卫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医用口罩企业需求,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文来自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今年3月1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向我市企业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发来感谢信,对企业全力抗“疫”给予充分认可、赞扬、鼓励!

  6月11日上午,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俊富公司的一间简易办公室里,总经理黄文胜正在忙碌着,电话铃声不时响起,黄文胜与对方沟通着公司为打破国际垄断而布局的液体微孔过滤材料项目建设事宜。

  “这不算什么,最多的时候一天二三百个电话,都是要熔喷无纺布的。”黄文胜平静地说。

/

  产车间。记者 周广学 摄

  “400吨材料可以做4亿只口罩,不够全国人民一天的用量,而熔喷布的扩产速度关系着一线医生的生命安全,所以刚开始天天处在一种比较焦虑的状态。”黄文胜表示,从1月21日到现在,工厂10条熔喷线、4条纺粘生产线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1吨N95熔喷材料可以做35万只左右的N95口罩,疫情中他们急速改造生产线,5天时间将N95熔喷布产能从1吨/天提升至5吨/天,即每天可保障165万只口罩的原材料需求,能够满足湖北一线一天160万只N95口罩的用量,兑现了对国家发改委联防联控组前来调度时的承诺。4个月间,俊富公司共生产熔喷布2200吨,可供生产口罩22亿只。

  与俊富一样,为了给下游口罩及医用防护服企业源源不断提供原材料,我市无纺布企业服从国家统一调度,连轴转、扩产能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由于外地员工无法按时回来,本地员工往往是由三班制适应为两班制,机器则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疫”无情,“企”有爱。不遗余力科学组织生产的同时,我市广大企业还不遗余力地捐款捐物,为增强全市防控力量添砖加瓦。

  “危”中求“变”,扬长补短,拥抱工业互联网

/

  渤海湾畔,海浪轻逐。东营港东南向,中国万达集团旗下山东万达海缆有限公司坐落于此。三月初的一则捷报,让这个依海傍港的公司及集团总部全员上下精神为之一振——近日,山东万达海缆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莱州湾一期(300MW)海上风电场35KV海缆及敷设施工的总包项目。

  “这是渤海湾自有以来第一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试验项目,是山东省做好经略海洋文章、建设海洋强省的实质性动作。海缆公司能够中标,我们倍感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日前,山东万达海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家伟接受东营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缆生产的难度之大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整条线芯要求是一根连续生产,中间不允许有任何故障出现。”令人佩服的是,万达海缆公司自2008年在万达电缆的基础上成立后,凭借过硬的设备、技术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有力的基础保障,其所生产的成品线芯皆是一次连续作业!近几年,万达海缆从生产1芯(单芯)海缆到3芯再到“光—电复合”,业主市场也发生了从需求产品到“设计+产品”再到“设计+产品+敷设”的转变。

/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只有变才是不变的。从谋划推动“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到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再到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拥抱新模式,东营敢破敢立。近年来,我市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取得初见成效,以诚成物流园、万达集团、海科化工、天弘化学、海科瑞林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通过加强企业内网改造、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集成创新应用,提升了行业或企业的研发、采购、制造、管理、物流、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能力。今年以来,培育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荐4个项目(企业)申报省产业互联网“个十百”平台奖补示范项目,东营诚成物流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全国危险品物流大数据分析处理中心”成功入选。

  当前,市工信局正在进一步完善制定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体系,打造市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在培育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上取得突破,形成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格局。

  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大院大所”,蓄能高质量发展

/

  从2019年8月9日落户东营,到投入使用光谷未来城大数据基地,到建设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研发基地,再到组建专家管理团队,聘用20余名博士、硕士组建研发团队,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在我市的行动催人奋进。

  根据区域产业需求,我市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技术对接。近年来,全市各级累计组织“中国好技术”、国家领军人才东营行等80余次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110多项,签约项目11项。我市去年联合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科技园举办的“中俄创新合作周暨首届中俄创新创业大赛”东营分会场活动,纳入了国家“第三届中俄创新对话”框架内容,达成合作意向9个。

/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我市各级各部门聚焦“5+2+2”产业发展,广泛延揽海内外人才,成功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7人(个),其中院士10人。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市加快建立政策“洼地”,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举全市之力招引大院大所。

  大院大所带来的基础性研究有助于我市在原始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市委、市政府将聚力招引大校大院大所纳入《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高校院所。近年来,新建了中科院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中科院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东营耐盐作物研究中心、中国林科院黄河三角洲综合实验中心、北航东营研究院、青科大东营资源化研究院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弥补了我市高校院所短板。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发挥农业创新高地作用,与中科院共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吸引19个专家团队入驻,首批6个创新子平台全面开工。

  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安排,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开工建设了东营科教园区和悦来湖人才密集区两大区域创新中心。目前,两区内稀土催化研究院、北航东营研究院已完成工商注册,石油大学东营高等研究院、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石油大学研究生院东营分院近期挂牌运营,“数创谷”、华凌大厦、海科未来大厦等一批孵化设施正式启用,正逐步成长为我市对外科技合作的高地。今年1月份,我市建设的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获省政府批准,纳入第二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名单。

  “中流击水”逐浪高。在我市“以企为尊”的经济发展理念统筹下,在好项目不断选择并落地东营的良好势头下,以众多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奔“强”,创业创新的蓝海中正千帆竞发。

(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