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依托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不断优化招商新路径,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排名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连续11年争先进位,园区投资强度、综合实力均在全国695家化工园区中列第4位。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聚焦打造综合性数字招商平台,通过聚合名片信息、视频展示、投资指南、企业风采、政策指引等七大板块功能,标准化打包传送投资信息,提升了招商工作便捷性。创新推出“东营港招商云名片”小程序,通过视频形式展示东营港的区位优势、产业配套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变口头讲解、文字描述为视频展示,有效提升推介效果。二是线上推介更加便捷高效。围绕芳烃、丙烯、碳四三大链条,系统梳理全区重点产业项目,绘制产业链条示意图谱,向潜在招商企业推送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隔墙供应等信息情况,实现精准推介、靶向招商。
聚焦产业链条式发展模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石化产业“链长制”招商机制,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产业链,对标国家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实施振华石油丙烷脱氢、环氧丙烷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同时,通过沿链聚合重点石化企业,推动链条延伸、物料循环利用和企业间隔墙供应,园区内产业产品关联度超过80%。威联化学形成“原油——PX——PTA——PET”全产业链条,产值超过500亿元。推动万达天弘丙烷脱氢、蓝湾新材料构建丙烯链条,汇聚产业链企业30余家,集群产值超过700亿元。以鲁深发、万福达为代表的碳四产业链正在加速集聚成势。加速布局细分产业集群,招引泰特尔环氧树脂、亿维新材料等“隐形冠军”项目落地,东营港烯烃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东营临港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落实“清单制+承诺制”改革,实行领导班子包抓工作责任制,累计为总投资271亿元的24个省市重点项目提供个性化全流程服务。探索实施多头推进服务模式,整合发改、住建、审批等8个部门项目审批职能,推行一口受理、联审会办、跟踪督办等服务机制,形成“多部门职能汇集、一体化项目服务、全流程并联推进”工作模式,提升项目审批服务质效。梳理涵盖项目全链条的立项、规划、用地等54项工程建设手续,实行“告知承诺+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发”。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采取“上门+包靠”方式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全力打造让企业“办事省心、投资放心、经营顺心”的发展环境。
(记者 刘健阳 通讯员 陈仕钊 苟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