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33亿千瓦时,这是国家能源集团胜利电厂三期第二台1×660兆超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建成后,每年能够提供的电量,相当于11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不仅如此,该项目建成投用后,还能年供热量772万吉焦,工业供气量达到152吨/小时,新增供暖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的铁路专用线,设计了电气化单线铁路,专用线接轨于国家能源集团黄大铁路东营西站,能够充分发挥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运一体化优势。
支撑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多项先进的技术和工艺。2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东营区胜利发电厂西侧的国家能源集团胜利电厂三期第二台机组项目建设现场进行实地探访。该项目总占地204.03亩,总建筑面积104463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7.82亿元,主要建设1×66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包括锅炉、汽机、发电机及同步配套脱硫、脱硝设施,以及配套铁路专用线、供水管网等相关的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工程等,计划于2026年10月建成。该项目列入2024年山东省重大项目,铁路专用线列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项目库,对地区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地区“公转铁”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正处在基建初期,塔吊林立,几辆吊车正伸出长长的机械臂作业,呈现出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
“绿色清洁是我们这个项目的一个特点,设计中随处可见节能环保的巧思。”国家能源集团(东营)热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建介绍说,该项目在设计中,设计粉尘浓度低于每立方米2毫克,二氧化硫浓度低于每立方米25毫克,氮氧化物浓度低于每立方米35毫克,燃煤电厂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
据张建介绍,“智慧电厂”是项目的另一大亮点。系统管理、无人值守、智能机器人巡检……翻开项目的设计方案,“智能化”工厂设计跃然纸上。以前两台机组运行需要一千人,现在新机组建设完成后,大概需要不到一百人就可进行维护。同时,该项目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机组高效节能、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重要意义。
采访结束时,记者站在项目建设的高地上眺望,远处胜利电厂一期项目的烟囱、冷却塔、煤仓配套齐全。“待第二台机组项目建成后,可大大增强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调峰能力。同时,还可以满足东营区对热、电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并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张建表示。
(记者 闫雯雯 庄洪鑫 通讯员 缪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