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近年来,东营区牛庄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推出“文化+”工作模式,将地方文化底蕴与新时代统战工作深度融合。通过阵地共建、活动赋能、非遗传承、红色浸润等一系列举措,牛庄镇正着力打造一个富有地方特色与时代气息的文化统战“镇域样板”,让统战工作在基层焕发出蓬勃的文化活力。
“文化+阵地”:搭好“融合台”,唱响“同心戏”
源起清代的牛庄大集,每逢集日,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如今,这个古老的集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作为“黄河大集”的重要一环,牛庄镇对其进行了精心提升,绘就以“同心农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吕剧非遗”为主题的生动墙绘。集日里,大戏台上吕韵悠扬,“共富工坊”内草编、渔网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同心农品”摊位前各族群众品鉴交流。这里,已从一个传统的商贸集市,演进为展示牛庄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露天会客厅”。
牛庄镇的阵地建设远不止于此。通过盘活各类资源,该镇打造了时殿元吕剧艺术馆、红石榴社区、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同心会客厅等一系列基层文化阵地,形成了覆盖全镇的文化触点网络。同时,积极搭建互动平台,“乡村CEO实训体悟基地”、“孺子牛大讲堂”等载体,为各界统战成员提供了思想碰撞、文化交流的广阔空间,实现了“搭台”与“唱戏”的良性互动。
“文化+活动”:巧设“连心桥”,共叙“一家情”
文化的影响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以具象化。从新年伊始全民秧歌大联欢展现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和谐画卷,到端午节各族群众在金丰农场携手“同包团结粽”的温情场景;从作为全省示范点的大杜“秋季村晚”集演出、交流、联展于一体的丰收庆典,到社区趣味运动会、村居“民族团结”宣讲、校园“开学第一课”……牛庄镇将统战元素巧妙嵌入各类文化民俗活动之中。
这些活动既保留了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又赋予了其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文化认同的新功能。它们如同一条条纽带,将各族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与共同体验中,构筑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连心桥”,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感可及。
“文化+红色”:激活“精神源”,赓续“奋斗志”
作为昔日的渤海区抗日革命根据地,牛庄镇拥有丰厚的红色底蕴。该镇巧妙地将革命历史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让红色基因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在大杜村的红色文化长廊里,抗战时期各族儿女并肩作战的事迹感人至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红色故事会”上,老党员与少数民族代表共同追忆团结御敌的峥嵘岁月。
在庄严肃穆的渤海区抗战烈士祠,一场场深入人心的讲解,让青少年汲取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新编吕剧《红枣树下》以本地“一门三英雄”的感人事迹为原型,用婉转唱腔演绎不屈精神,让红色记忆在艺术传承中焕发新生,让民族团结的信念在感动中深化、升华。
从日常共舞到盛大欢庆,从非遗传承到红色赓续,牛庄镇正以“文化+”为大笔,饱蘸历史与现代的浓墨,在基层统战的广阔画卷上,绘就一幅幅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生动图景。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王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