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部门单位广泛倾听群众呼声,从“小切口”、“易感知”处着手,围绕城乡防汛排涝设施“拉网排查”、电动自行车上楼“集中整治”、农村老年人慢性病“筛查诊治”等6项“您提我办”为民实事项目,扎实推进整改,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而难、微而烦”,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惠民生、暖民心的实际行动。
市一中片区由于地势低洼、距离收水泵站较远,面对短时强降雨等严峻天气,非常容易发生内涝,给片区居民及学生、家长出行带来极大困扰。然而,近期发生强降雨天气,片区内积水却能在雨停1小时内全部排空,切实消除了群众的担忧。
城乡防汛排涝设施“拉网排查”行动是“您提我办”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作为牵头单位,市水务局一体推进“学查改”,重在“改有成效”上求实加力,全力破解汛期强降雨期间部分城区易发生内涝这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水务局建立了“三查三看三问”联动机制,实施“六大排查整治行动”,针对18处重点易涝区域,科学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扎实推进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出防汛隐患问题307项,并全部完成整改。
近日,香桥郡、海胜悦园小区等10个小区,因“楼道内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占用疏散通道”被东营消防救援支队集中曝光。
消除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存在的安全隐患是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个民生领域,也是“您提我办”的重要事项。7月份以来,由市消防救援支队牵头,市公安、住建等部门单位配合,依法对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违规行为开展执法查处,现场清理违规停放充电车辆800余辆,清除“飞线充电”180余处。同时,根据小区实际增设充电车棚,鼓励小区电梯安装智能阻车系统,截至目前,增设充电车棚779处,安装智能阻车系统3000余台。
“听说今天村里有义诊活动,一早我就过来了,医生说我眼睛模糊是得了白内障,但问题不大,我就放心了。”盐窝镇滩西村71岁的耿大娘和村里很多老年人一样,儿女们忙工作,自个去大医院又不方便,专家来到家门口,就把他们的麻烦事给解决了。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筛查义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用行动守护群众健康底线的具体实践。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卫生健康委立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统筹医疗资源下乡义诊,为农村老年人开展慢性病检查、健康知识宣传、健康咨询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7月以来,我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3.6万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了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完成“三高六病”患者筛查4.4万余人。组织医护人员930余人次到基层一线开展健康义诊,惠及群众1.3万余人次。组织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师下沉农村医疗机构,与家庭医生一级团队联合,提供全专结合的组合式签约服务,为网格内居民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重点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签约履约服务,目前已签约村居(社区)等功能社区540个,7月份以来服务累计189场次,服务居民8300余人次。
垦利街道万达社区的暑期公益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可以安静写作业,还可参加非遗研学、手工制作、文化场馆参观等有知有趣的实践活动。“平时上班顾不上,孩子每天在这儿上课,很放心!”陈女士连连称赞。
暑假“托管”不“脱管”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将学习教育成果整改“力度”转变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温度”,依托各县区(开发区),组织乡镇(街道)对有假期托管服务需求的小学生家庭进行摸排统计,并与“萤火虫学堂”“工助未来”等载体结合起来,统筹整合志愿力量组成服务资源库,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提供给乡镇(街道)开展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开设托管学堂230余处,招募志愿者1110余名,累计服务儿童青少年6700余人次。
(记者 许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