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生 油地共兴丨从“资源共生”到“创新共荣” 油地融合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8-18 08:13

开栏的话 油地融合是东营区域发展的最独特优势,也是重要潜力所在。近年来,油地厚植团结共建基因,树牢“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理念,坚持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加快打造和谐共赢新型油地关系全国样板,开创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即日起,《东营日报》推出以“和合共生、油地共兴”为主题的系列报道,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油地校在提升能源保供能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深化产业合作和科技人才共享、推进打造群众幸福家园、建设平安油区和平安东营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油地校深度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爱东营讯 2024年油地联席会议暨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项目签约仪式上,我市石油装备企业与油田科研院所签订4项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协议,携手合作,联合攻关,油地校深度融合发展在实践中“开花结果”——

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与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泥线悬挂系统研制加工项目”作为签约项目之一已成功落地,产品投放市场,应用后,大大缩短了弃井作业时间,减轻了平台载荷,显著提升了海上油气勘探作业效率,预计可节约成本20%左右。

与此同时,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胜利油田胜利泵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发出S型斜流叶导轮结构的宽幅电泵,成功解决常规径向流电泵导叶轮窄的问题,进一步减小液体对导叶的冲击,提高了泵效。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已在海上油田应用于207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液量从125m3/d提高到180m3/d,采油速度从1.2%提高到1.4%,支撑了胜利海上油田安全高效开发。

在材料技术创新领域,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和胜利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井下工具研制项目,同样取得关键突破。针对常规材料不耐高温、不耐腐蚀、对油管磨损大等问题,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系列化的复合材料抽油杆扶正器,满足140℃条件抽油杆防偏磨配套,目前已现场应用11井次。

此外,超高压大功率油气压裂装备研制及集群化应用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中,这些正是油地校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和谐共赢新型油地关系全国样板”目标定位,坚持油地校协同联动,开创了油地校相融共生、和合共进的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油地双方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科技联合攻关机制,整合油田科研院所与地方石油装备企业优势资源,拓宽合作领域,培塑融合发展新动能,为油气开采提供全产业链装备及服务。支持胜利油田开展CCUS关键核心科技攻关,创新形成驱油领域二氧化碳高效捕集、管道输送、油藏工程、注采工艺、集输回注、环境监测等六大技术系列,自主研发的多项国内“首台套”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石油装备企业加快技术研发,胜机公司的智能修井机,填补了国内外油田修井领域智能化装备技术的空白;山东宏丰公司的压裂产品和智能化压裂井场远程控制系统已在胜利页岩油市场成功推广应用,实现产品国产替代进口的目标。创新“研发+制造”合作模式,精准对接油田科研院所与石油装备企业需求,深化与国家级行业协会的合作,助力石油装备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油地合作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产业协同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显著成效。

8月5日,2025年油地联席会议暨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项目签约仪式的举行,再次奏响了“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奋进强音。从渤海之滨的科技攻关到产业链条的协同跃升,从绿色低碳的路径探索到创新生态的厚植深耕,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力提速,正全面激发深度融合发展的最强引擎,让资源沃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创新之花。

站在新的起点上,油地双方将以更紧密的协作、更开放的胸怀、更务实的举措,共同书写“因油而兴、向新而行”的时代答卷,同心绘就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

短评

油地融合从“资源共生”到“创新共荣”的跨越,揭示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层逻辑。宽幅电泵的技术突破,不仅带来单井日产液量的显著提升,更彰显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的爆发力。

从产业链“链主”培育到CCUS产业技术布局,从绿色低碳转型到循环经济落地,油地双方以机制创新打破壁垒,让新质生产力在协同中迸发涌流。这种突破资源依赖、深耕创新生态的实践,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协同样本。

(记者 关晨歆 衣笠玮 通讯员 王萍 王月桥)


责任编辑:马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