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孤岛镇打造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8-06 08:05

爱东营讯 近年来,河口区孤岛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完善设施、创新形式、培育队伍,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化阵地“建起来”,打造家门口的“精神家园”。孤岛镇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改造镇、村综合文化服务场所5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永乐国学诵读班”“东方红老物件展馆”等特色文化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文化阵地是群众精神生活的‘加油站’,我们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群众,让每一个村都有文化活动的舞台,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孤岛镇党委书记张振华说。

文化活动“火起来”,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孤岛镇改变以往“单向输送”的模式,注重培养本土文化人才,成立了18支村级文艺队伍,涵盖舞蹈、戏曲、锣鼓等多种形式。同时,孤岛镇积极策划“乡村春晚”“百姓文艺展演”“全民K歌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此外,还结合传统节日和本地特色,打造了“元宵社火游园”“消夏文艺晚会”“油地军港场春节联欢晚会”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农村文化活力。孤岛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邓娟介绍说:“我们不仅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通过培育本土文化队伍,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文化服务“活起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孤岛镇通过“线上问卷+调研走访”精准捕捉群众需求,针对青少年、老年、油田工人等群体定制“文化档案”。依托省级特级文化站推出“百姓点单”服务,把银发族热衷的剪纸非遗课、年轻人追捧的槐林摄影沙龙开到了家门口,“老物件会说话”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更把石油精神、传统文化搬进学校、社区和厂矿,全年惠及1.2万人次,文化甘泉真正润泽百姓心田。

文化赋能“强起来”,助力乡村振兴。孤岛镇通过挖掘本地非遗资源,申报了孤岛大盘鸡制作技艺、巧珍剪纸、水晶拉皮、吕氏正骨法等13项市、区级非遗项目,帮助辖区居民增收致富。

文化不仅是精神食粮,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下一步,孤岛镇将继续深化“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等模式,让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记者 杨建雨 通讯员 郭盛男)


责任编辑:李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