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走进广饶县大王镇,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县乡道路映入眼帘,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健康义诊进村居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夜幕下的文化广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每个人的笑脸上都印照着幸福的光环……
近年来,大王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部署要求,抢抓广饶县整县域推进共富乡村建设试点机遇,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共富载体建设上同向发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片区联动、以工补农、城乡融合的共富之路,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在大王镇灶户王村的“农村幸福院”里,不仅有1元钱就可以吃饱的幸福餐厅,还有文体活动室、日间休息室等功能场所,可为村内75岁以上老人提供基本服务。一体化雨污分流项目畅通了乡村道路的“毛细血管”,保障了出行和安全,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村集体发展带来的福利。同时,该村充分利用位于工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盘活村内闲置房屋大力发展商超、维修等市场经营和房屋租赁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
土地是农村地区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北郭西村在党支部带领下,以土地资源为突破口,带领村民进行土地整合,通过小块并大块,“小田”变“大田”,走出了一条高标准农田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原来散户流转平均每亩租金300元,现在经村集体整合通过招投标统一发包,平均租金增加到每亩1300元,同时,配套实施水肥一体化、粮食单产提升等项目,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可达1600斤,不仅富了百姓的口袋,也使得土地效益发挥最大化。”北郭西村党支部书记郭宁继续介绍,“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计划利用村集体一处闲置的厂房车间开办吨包橡胶产品包装皮共富工坊,为周边的轮胎企业提供原材料吨包、橡胶输送带外包装皮等产品,目前已申请50万元市派帮扶资金,正在争取协调其他资金,预计今年下半年能够建设完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坚持立足实际、摸清家底,因地制宜找准共同富裕的“赛道”是大王镇党委一直鼓励引导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方式。
小小藏红花,开出致富路。东庄子村党支部在多次外出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大王镇万亩林场的自然优势发展林下藏红花特色种植产业,不仅提高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也将特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了发展胜势。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藏红花开出了“振兴花”。“目前,我们正在提高花丝的质量,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精油、花露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东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子申说。
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大王镇乘借全县“百企联百村”的东风,推动20家企业和18个村结对共建,通过联营项目、下沉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等合作方式,形成了兴晟强村公司、崔家河崖豆腐坊等10个产业项目,打造了产村融合、以产兴村的共富典范,有效实现村企“同频共振”。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2023年,大王镇抢抓全省村党组织“跨村联建”重点跟踪指导乡镇有利机遇,坚持“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好带乱”整体思路,将97个村划分为21个联合党组织,通过党组织间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建设了共富工坊、强村公司16家,带动解决2000余人就业。同时,将跨村联建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相衔接,建设了红色刘集、齐乡笔韵两个共富示范单元,推动党组织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统筹整合资源要素。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需要整体统筹协调,又需要点上重点突破。大王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共富工坊、共富公司——共富示范单元——共富示范片区”梯次培育模式,打造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以面成形的共富立方体,推动共富群体由小到大、迭代升级。“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共富乡村建设,进一步抓实跨村联建、百企联百村、共富载体建设等系列行动,持续实施‘万村共富’计划扶持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大王镇党委组织委员冯明玉表示。
(记者 庄洪鑫 通讯员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