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深耕碳四领域 打造产业生态 亚通集团以“链主”担当助力东营高质量发展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7-29 08:35

爱东营讯 正丁烷、异丁烷、顺酐……这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实则与可降解餐盒、新能源汽车电池电解液等生活必需品紧密相连。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亚通集团作为这些终端产品的核心原材料供应商,深耕碳四综合利用领域,以“链主”企业的担当,构建起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为东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亚通集团振华化工丙烷脱氢装置中心控制室。

走进亚通集团化工产业园区,纵横交错的管道如同产业“血管”,将各生产装置紧密相连,原料与产品高效流转,勾勒出一幅产业链一体化的生动图景。“我们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深耕碳四领域这一核心赛道,积极推动碳四原料综合利用项目中交投产,逐步形成从上游原料到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完整链条。”亚通集团副总裁杨磊的话语,道出了企业的发展路径。 

在亚通集团的产品矩阵中,一个个“重量级”项目彰显实力:20万吨/年顺酐装置以碳四项目生产的正丁烷为原料,规模为全国同系列最大;75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采用美国UOP-Oleflex技术,为全国最大装置,并延伸至可降解塑料、氨纶纤维等下游领域……这些项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管道形成的“隔墙供应”实现高效协同。

“我们的原料丙烷是从亚通石化隔墙供应来的。同时,丙烷脱氢产生的氢气又可以回到亚通石化。实现炼化企业氢气100%利用。这正是上下游协同的链条式发展。”在亚通集团振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丙烷脱氢项目现场,总经理孙毅解释道,“上下游‘一盘棋’,资源利用率被发挥到极致。仅管道运输就降低15%的物流成本,氢气成本较常规渠道大幅降低。”

作为产业链“链主”,亚通集团不仅自身做强,更带动上下游“串珠成链”。“链主不是‘独舞者’,是‘领舞者’。”东营市亚通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金宁强调。企业采用同行业最先进的脱氢工艺技术,联合周边企业共建共享仓储物流体系,500万方原油储罐项目建成后,将通过管道与码头相连,为园区企业节省30%的仓储成本。在东营港产业园区,亚通与周边企业“错位发展”,形成“你缺的原料我供,我需的辅料你产”的集群效应,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化工行业前列。 

“技术过硬、人才储备充足,是亚通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另一大支柱。”周金宁说。集团2005年在新加坡布局国际油品贸易,2018年在北京组建由国际顶尖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先后攻克国内首套汽油抽提脱硫技术等十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近3000名员工中高学历人才占比持续提升,同时企业手握全国第二家航空煤油生产和检测双资质,技术实力过硬。

从2007年入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首家石化企业,到如今集石油炼化、高端化工新材料、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亚通集团用18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近500万吨,综合加工能力超2000万吨,年产值近500亿元,跻身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山东民营企业100强。 

当前,碳四原料综合利用、顺酐等项目即将投产,绿色低碳高分子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东营给了我们良好的产业生态,我们也要为东营产业链‘增光’。”亚通集团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喜垒的话语坚定有力。下一步,亚通集团将继续以“链主”担当,推动碳四领域产业生态升级,为东营乃至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记者手记

作为“链主”企业,其智慧不在于“独大”,而在于“共生”。深耕碳四领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不是封闭的“小循环”,而是通过管道互联、资源互供,将上下游拧成“利益共同体”——原料互补降本、氢气反哺提效、错位发展避同质化,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集群效应,既让单个企业迸发活力,更让整个产业生态提质增效。 

更可贵的是,其发展逻辑始终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从全国最大的丙烷脱氢装置到自主研发的技术突破,从高学历人才梯队到绿色低碳项目布局,创新与绿色如同双轮,驱动着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跨越。 

当下,区域产业竞争正从“单个企业比拼”转向“生态能级较量”。亚通集团以“链主”担当串联起产业链的“珍珠”,证明了唯有打破壁垒、协同创新,才能让产业集群释放出1+1>2的澎湃动能。这种“领舞不独舞”的发展智慧,值得更多产业集群借鉴。

专家点评

高转化低排放 拓展产业链新空间

齐鲁工程设计院设计总工 董艳雪

碳四脱氢项目,引进霍尼韦尔(UOP)最先进的脱氢工艺技术,创新采用移动床工艺和铂金新型催化剂,异丁烯转化率同行业最高,总体碳排放可降低35%以上,特别是设备选型符合国家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要求,并且70%以上属于国内同行业最先进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达到95%以上,符合国家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相信项目的建成投用会进一步延长拓展亚通的碳四链条,并且为行业内氢能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记者 周菲菲)

责任编辑: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