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7月21日,东营市发布《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东营样板”建设规划(2025—2035年)》,明确提出将“公、铁、海、河、空、多式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作为骨架,着力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和交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三大“东营样板”。这一规划,既是东营市对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与落地实施,也是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重塑区位优势的关键布局,对推动东营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
该规划为东营在未来区域竞争中强势崛起筑牢根基。通过铁路联网补网强链建设工程,加快建成津潍高铁东营段、规划建设淄东高铁,并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入园”,东营将从山东北部的“末梢城市”转变为连接京津冀与胶东经济圈的“十字路口”。这一转变将大幅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流入,为东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抢占先机提供助力,增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该规划构建起更为完善的交通体系,为东营优势产业引擎轰鸣、提质跃升注入澎湃动能。东营围绕三大“东营样板”推进的十大重点工程,涵盖109个重点项目,将全面提升铁路货运能力、优化公路网络、提高港口效能。特别是“黄河流域深水大港”规划提出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目标直指服务黄河流域内陆省份的出海口需求,推动东营从“地方港口”向“流域门户”转型,与青岛港、日照港形成功能互补。这对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而言,意味着更低的物流成本和更稳定的供应链,将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发达的交通还能吸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落地生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东营产业的多元化、高端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该规划为东营民众舒适、便捷的生活增添了更多幸福底色。规划中一系列举措,如城市公交设施的完善、交通枢纽的一体化建设、交旅廊道的打造,都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品质。其中,更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让市民出行更加轻松;零距离换乘枢纽能减少市民换乘时间和成本,进而提升出行体验;“千里滨海”“黄河入海”交旅廊道将自然景观与交通线路有机融合,不仅方便游客领略东营独特的自然风光,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蓝图已铺展,执行见真章。东营通过多渠道保障资金、破解用地用海难题、强化督导调度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为规划实施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随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东营样板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这座城市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东营将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绘就城市崛起、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新画卷。
(记者 于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