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专栏·东营网·2025-07-21 15:40
爱东营讯 晨雾中,码头门机吊臂掠过,堆场外柳叶凝露。晨光漫过港区,港口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用各自的“尺子”丈量责任——从一米到一毫米,用最朴素的坚守,让每个刻度成为责任的注脚。
维修工的一毫米:设备检修的执着
“2#门机变幅齿条间隙过大,作业晃动严重,需精准调至1毫米——松紧失度皆不可行。”维修工张先卫手持塞尺,边说边测。他反复转动压辊偏心轴、测量比对,最终将间隙校准。这份微米级的严谨,正是设备平稳运行的坚实保障。
固机司机的一厘米:精益求精的追求
131米超长风电叶片被凌空吊起,驾驶室内固机司机张少华轻推操控杆,双机协动将庞然巨物吊至船舶甲板标线内,横向偏差定格在1厘米之内。“往内超1厘米会碰撞叶片,外偏一厘米就会落海!”他的警语,正是港口人对精益求精的追求。
装卸工人的一分米:划定安全的边界
晨光灼灼,生产操作队职工郭振羽执滚刷俯身港区。滚轴碾过连锁块地面,10厘米橘色标线随腕力徐展,刻度般的精准在热浪中寸寸生长。这不止是规整的道标,更是对港区安全生产最沉默的丈量。
现场管理的一米:安全生产的守护
黄衣白帽是现场管理员的鲜明标识。工人在哪里作业,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在龙门吊阴影中仰头确认锁具安全,于集卡扬尘间半蹲规范叉车路线。他们以“三基六化”为准则,持续推进货场精细化管理,科学调配生产资源,全力保障人员安全与作业顺畅。
从维修车间卡尺到门机驾驶室操控杆,山港人把职业精神拆解成一个个具体刻度。这些藏在“米、分米、厘米、毫米”里的认真,不是刻板的规矩,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敬畏。正是他们的坚守,撑稳了港口运转的每一个齿轮,也丈量着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建设之路。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包括但不限于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等媒体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2025-07-21 08:36
2025-07-21 08:36
2025-07-21 09:07
2025-07-21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