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改革创新为引擎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4-10 08:25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突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稳固全市工业经济大盘,激发新质生产力,根本出路都在于改革创新。

市委、市政府以新春第一会顶格部署,向全市发出了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

全市工业领域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力扛牢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点对点”包靠服务,集中力量推进一大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重点项目。

在4月9日召开的全市工业领域“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新闻办给出一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发展成绩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居全省第2位,过去三年平均增速10.9%、居全省第1位;化工行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炼油5.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45%、居全省第1位……俯瞰东营大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改革劲头在工业运行的“加速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改革,点燃科技创新引擎。全市工业要抢占制高点,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优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积极导入创新资源和政策支持,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全力营造支持企业创新、服务企业创新的氛围。同时,要大力突破数字产业,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绿色低碳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要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用新质生产力做“加法”,用迭代创新做“乘法”,让“绿色”成为改革最鲜明的底色。

2024年,我市聚焦产业转型和质效提升,谋划出台《东营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高端、智能、绿色、安全为主要方向,持续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今年我市将在重塑传统产业优势、释放新兴产业动能、布局未来产业上加速突破,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积极探索零碳发展路径,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走在前、挑大梁。

改革创新,工业企业的因素不容小觑。要有所“敢”、有所“闯”。要主动求变,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应变能力;要积极“走出去”,提升品牌影响力,开拓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改革闯关立潮头,实干担当挑大梁!在改革中重构优势、增长动力,在创新中融合发展、向“新”而行,东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底气与日俱增。

(东营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马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