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大棚“芦笋+金蝉”种植园采收首茬春笋 “土里土外”双向增收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3-25 08:45

爱东营讯 “咱们的芦笋25厘米就达到采收标准,一天采两次,早晨五六点钟和下午四五点钟各一次,一个棚一天能采40多斤。目前市场价在八元左右,现在一个棚的收入每天有300多元钱。”3月17日,在利津县盐窝镇小牟里村的“芦笋+金蝉”种植园大棚里,村民正在采摘头茬芦笋。

“芦笋是一种多年生植物,种上之后能采收十四五年。”利津县盐窝镇小牟里村党支部书记胡培祯介绍说,大棚芦笋从3月中旬开始采摘,一年中采摘期可持续3个多月,每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平均价格每斤7.5元,效益能达到1.5万元以上。

十几年前,小牟里村就有种植芦笋的农户,但当时市场行情差,卖不上价,后来改种传统作物,但农户积累起了丰富的芦笋种植经验。2023年,为改变“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模式,增加村民收入,胡培祯带领村民在小牟里村建起了两个芦笋大棚。去年,村民又在芦笋大棚里每亩地播种了2000多个金蝉苗。

芦笋根系发达,鲜嫩多汁,可以更好地为金蝉提供水分和营养,芦笋受到的影响还不大,基本和林下养殖出土年份一致。金蝉和芦笋都需要通风透光,保持湿润,在温度和湿度上它们有一定的共生性,在管理芦笋的同时也管理了金蝉,而且营养充足,口感更好。胡培祯说:“明年到了金蝉盛产期,除了芦笋收益,预计每亩地还能有3000元的金蝉收入,一块地两份收入,加起来近两万元。”

小牟里村成功实验并应用了大棚“芦笋+金蝉”的模式,开创了一条“土里土外”双向增收之路。盐窝镇决定通过跨村联建方式,在附近村大力推动推广,实现规模化种植。今年,率先在小牟里村发展20个大棚,并辐射到周边六个村,一个村里先行发展10个大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丰永梅)

责任编辑:马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