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通过系列创新举措探索文明新风乡村实践新路径 文明之风润田园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4-10-25 08:33

爱东营讯 在东营的广袤乡村,一场关于文明新风的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店子村的共商共守规矩,到耿井村的共享资源办喜事,再到西关小镇和皂李村的文明新风实践,东营的乡村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美好的乡村新气象。

好规矩,共商共守

走进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店子村,整洁的街道和焕然一新的村容让人眼前一亮。村里的宣传栏上,《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赫然在目,这些规矩是村民共商共定的结晶。

店子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日常管理,村民共同商讨制定了红白事的规范:年轻人婚礼婚车不超过6辆,酒店办酒席每桌不超过600元,街坊随礼不超过200元;丧事则一律电话通知,不扎灵棚,不搞大祭拜,所有事项在一天内办完。这些规矩的出台,既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又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为确保规矩的有效执行,店子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将村民分成4个小组,每组由一名德高望重的党员担任组长。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及分组情况在村内墙上公示,方便村民监督。每当村里有红白事,理事会会长会第一时间通知组长,组长再联系志愿者进行分工。这种规范有序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村民有事大家帮、移风易俗不浪费的良好风气。

在东营农村,“好规矩”不仅体现在红白事的规范办理上,更体现在村民的共商共定过程中。这些规矩的制定充分尊重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民主决策的精神。同时,规矩的执行也离不开村民的自觉遵守和相互监督。

喜事厅,共享共用

在东营区黄河路街道耿井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大厅宽敞明亮,这里不仅是村民们日常文化活动的聚集地,更是移风易俗、倡导节俭之风的重要场所。

为破除陈规陋习,耿井村独具匠心地将文化活动中心改造成了一个可容纳300人的喜事大厅,让村民们共享这一公共资源,共同践行文明新风。大厅内,精心布置的墙面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传递着美德新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十送”服务内容、道德模范人物及山东好人之星的照片和事迹,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引领着村民们向善向上。

在这里,每一场婚礼、小孩满月酒都成为传播文明、弘扬美德的契机。喜事回归到“乐”的本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了乡村文明的内涵。厨房内,灶台、锅等厨具一应俱全,为村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谁家有了喜事,村里不仅免费提供大厅、舞台、屏幕、灯光等设施,还免费提供桌椅板凳、帮厨等服务,大大降低了费用,也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东营区选取具备服务大厅、文化礼堂等功能场所的18处文明实践站,因地制宜打造礼堂式、集约式、移动式3类文明实践喜事大厅,服务覆盖到所有村居。这种共享资源、共办喜事的方式,展现了文明实践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新风尚,共倡共践

在广饶县西关小镇,婚姻登记巡回点的设立不仅为新人提供了便利,更成为倡导文明新风的前沿阵地。西关小镇通过巧妙串联古街文旅资源,创新设置婚恋打卡点,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抛绣球、明制婚礼研学、集体婚礼等特色活动,满足了年轻一代对婚恋文化的多元化追求,更引领着简约、实惠、有特色的婚礼新风尚,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文明新风建设的热情。

而在广饶县稻庄镇皂李村,文明新风的吹拂更是无处不在。村民们房屋的外墙上,以党建、忠孝、法治等为主题,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文字和图画,传递着美德健康的生活理念。身处这样的生活环境,村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新时代文明新风的熏陶,美德健康新理念逐渐融入日常生活。

皂李村的文艺志愿服务队更是将文明新风融入到了文艺创作中。《说说咱们文明村》《移风易俗树新风》等节目,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传递了文明新风的正能量。在年轻人结婚时,志愿服务队送去祝福,书法爱好者书写文化牌匾,红白理事会赠送牌匾勉励新人。这些举措不仅喜庆热闹,更让文明新风在婚礼上绽放光彩。

移风易俗,不仅是对陈规陋习的革新,更是对乡村文明内核的深刻提炼与升华。东营乡村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让文明新风在乡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变革,源自村民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不懈追求。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新风的乡村实践,为移风易俗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也为乡村文明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记者 扈美荣 于采艳)


责任编辑:武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