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再回访·看变化·话未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候鸟守好它们的“家”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冬日的黄河口静谧美好。在星罗棋布的湿地上,东方白鹳、丹顶鹤、天鹅嬉戏玩耍,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为新春佳节更添一份生机与活力。

  春节前夕,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赵亚杰特地买来几副对联和“福”字,与同样坚守在岗位的同事们一起张贴在监测中心门口,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年味。

  今年是赵亚杰来保护区工作的第9年。2014年,刚刚博士毕业的她来到山东,初到黄河入海口便被吸引住了。“广阔的三角洲,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一群群的鸟儿飞过天空,这种壮观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赵亚杰说,她当时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并最终决定在这个神奇的地方留下来,投身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用科研数据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前不久,她刚刚入选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

 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赵亚杰(右一)和同事进行鸟类野外观察工作。

  “你看!刚飞过去的是一只丹顶鹤!”赵亚杰指着监测中心大屏幕介绍,黄河三角洲是候鸟的天堂,为了更好地保护数百万只鸟儿,赵亚杰和同事以关键物种研究为抓手,搭建实地监测——卫星跟综——实时监控——科学保护网络,带动保护其他水鸟。2021年,保护区启动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构建工作,监测人员可以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遥感、雷达、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借助“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实时进行生态监测,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管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去年11月份,黄河口湿地又增加了鸟类新纪录黑头?,保护区的鸟类种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至373种。”赵亚杰说。鸟儿种类的增加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见成效的最好见证。

  这几年,保护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线。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已连通水系115千米,治理互花米草12.7万亩,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5.2万亩,修复湿地7.3万亩,形成“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湿地修复效果。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重点实施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柽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和水生生物恢复等工程。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取得新进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正式进入设立报批阶段。

  如今,保护区已成为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2种和411种。近年来保护区修复湿地面积188平方公里。

  “2023年是开启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保护好大河之洲。”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明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勇担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标杆、世界陆海统筹型自然保护地典范,实现世代传承,全民共享,谱写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

/

  记者手记

  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中心。在5G网络实时传输的监控画面上,总书记看到一对东方白鹳正在巢内梳理羽毛,高兴地说:“你们这是给东方白鹳建了安居工程,还不收房租。”

  智慧平台在保护工作中展现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是对赵亚杰和她的同事们的莫大鼓舞和肯定,也鞭策着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年轻奋斗者们,更加坚定扎根基层一线,在黄河三角洲这片热土上无怨无悔地书写人生理想篇章。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