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东营味|春节习俗知多少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春节,是中华民族隆重的传统佳节,几千年来,人们对春节都十分重视,庆祝活动热烈、有趣,并有许多的讲究和习俗,各地之间的春节风俗也不尽相同。那么,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些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我国传统春节习俗都有哪些讲究呢?

/

  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相传灶王爷每年这天要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善恶,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赏善惩恶,或赐福或降灾。所以家家户户供上灶糖,让灶王爷为自家多说些好话。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

  按民间说法,“尘”与“陈”谐音,扫尘即“除旧布新”,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室内庭院等。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豆腐的谐音为“都富”,寓意来年生活富足。因此,豆腐是过年时节的必备食品。按照老例过年的人这时也开始炸丸子、炸豆腐。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二十六,炖大肉”“二十六割年肉”。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杀猪、割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年节时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 宰鸡赶大集

  民谣中有“二十七,杀公鸡”的说法,“鸡”谐音“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春节的宴席上必定有鸡。这时也是集市最兴旺的时候,人们采办各种年货,买年画、买鞭炮、买新衣新帽,买新筷子,添置新的锅碗瓢盆等。

 腊月二十八 发面贴窗花

  民谣有“二十八,把面发”的说法,是说腊月二十八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胶东过年蒸饽饽是家庭巧妇们各展身手的时候,各种形状的花饽饽都包含着美好的寓意。

  各种喜庆吉祥的窗花纤巧精美,风格不同,但都以祥瑞为主调。

腊月二十九 请祖上大供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且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是三天。这天除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活动“上坟请祖”。有年谣说“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 大年夜守岁

  除夕之夜,合家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守岁主要吃年夜饭和包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此外,饺子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含义。煮饺子时故意留几个在箅帘上不煮,叫“压箅子”,以示年年有余。

  正月初一 新正大拜年

  正月初一,称为元日,为新岁之首。早起要放开门爆竹,寓意竹报平安,人们互相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意为压住邪祟。敬拜天地神明,为新一年祈福。

  这一天为鸡日。民间有“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的说法,据说来自《东方朔·占书》,即初一到初六,每天对应一种动物。

正月初二 金犬报新春

  大多数地方在初二晚上送神,就是将“请”回来过年的神灵送走。有些地区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开始互相走动,叫出“正月门儿”。一般是初二看姥姥、舅舅。这一天为“狗日”,有“金犬报新春”的说法。

 正月初三 女儿回娘家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回娘家的女儿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正月初四 三羊开泰日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常说的“三羊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以示恭迎。

正月初五 破五接财神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这一天又俗称“破五”。

 正月初六 千家送穷日

  正月初六是“马日”,寓意“马到成功”。人们在这一天可以开始出门做生意了。开门迎客自然要扫除垃圾,接着“送穷”。“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正月初七 人日祈长寿

  正月初七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的时候,先造的六畜,于第七天创造出了人。在这天有吃面条的习俗。

正月初八 谷日惜粮食

  “七人八谷”,初八也就是谷日,又叫顺星节。传说中这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星最多,人们会制作小灯燃而祭之,也称“祭星”“接星”。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那说明今年的稻谷收成很好。

正月初九 玉皇天诞日

  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正月初十 感恩祭石神

  正月初十,称为石头节,又叫“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则会伤了庄稼,体现了农耕社会的特征。

 正月十一 岳父请子婿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是因为初九举行祭典时的食物一直吃不完,所以在正月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正月十二 十二搭灯棚

  意思是元宵节将近,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做花灯以及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 十三初上灯

  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过去的灯节一般为三天,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沿海渔民有“祭海”的习俗,过“渔灯节”。

  正月十四 趣味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灯谜是中国特有的文字游戏,最早由谜语发展而来,将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人们把灯谜写成诗的形式,贴在灯上,挂在大街两旁,任由人猜,当时名为“灯谜”。猜灯谜是花灯的一种副产品,斗智助兴,增加节日气氛。

 正月十五 元宵节观灯

  元宵节,民间习惯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元夜”“元夕”。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因此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民间对元宵节格外重视,有“元宵大似年”的说法。元宵节的习俗以赏灯为主,因而正月十五又称“上元灯节”。这天晚上,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记者 李萍)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