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从“至少跑五趟”到“只体检跑一次” 教师资格认定现在这样办

/

市民: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想咨询教师资格认定如何办理?

  主持人:教师资格认定是一项重要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每年两次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办理时间集中、申请人数多。而传统办理流程涵盖网上报名、体检、现场确认(提交纸质体检结果、无犯罪记录证明)、发证等多个环节,涉及体检医院、公安、审批等多个部门,程序相对繁琐、部门间奔波、办理时限较长。走完整个流程至少要跑五趟。

width=100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今年,我市坚持需求导向、系统思维、数据理念,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主动靠前服务,持续深化流程再造,以教师资格认定这“一件事”探索主题服务场景,创新推出“就近办、不见面、免证办”的认定新机制,让过去来回“至少跑五趟”变为“只体检跑一次”,既缩短了办理时限又方便了群众办事,切实提升了政务服务数字化、便利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统一办事流程,可自主选择“就近办”

  今年,全市统一了教师资格认定的办事流程、服务标准及体验医院、认定渠道、发证方式,为申请人提供四项“点单”服务,由部门“上菜”变为群众“点菜”,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服务更加有温度。体检医院可随申请人就近选择。在全市范围内择优确定符合条件的8家医院为体检指定医院,每个县区至少1家,申请人可以就近选择医院体检,体检结果全市通用。资格认定办理地点可就近选择。在市县级政务服务大厅部署了“政务晓屋”(远程线上可视化平台),申请人可以就近选择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实现全市跨县区通办。认定方式可以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教师资格现场确认提供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线下确认纳入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任一窗口即可办理;线上确认通过“政务晓屋”远程可视化平台、“一码办”微信手机服务平台办理。同时,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在规定时间段内,可通过电话、政务服务平台或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自主预约现场确认时间。申请人在网上报名时,可自主选择到政务服务大厅“上门”领证或免费邮寄“坐等”收证。

  推出两种“云端”模式,现场确认“不见面”

  以往教师资格认定中,很多申请人报名与认定地点不一致,需要跨省越市进行现场确认,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空间成本。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市探索推出两种“云端”确认模式,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组建“总坐席+专业N坐席”的“云坐席”服务团队,提供可视化远程视频服务,变传统线下模式为线上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方便申请人就地确认,让服务更加有品质。我市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及部分偏远乡镇部署“政务晓屋”21处,借助全国一体化“晓屋”平台,实现市域通办,并与9省21市实现跨域通办。“政务晓屋”作为微型智慧政务大厅,运用5G、远程视频、远程协助等技术,可为申请人提供与“云坐席”视频通话、接受咨询指导、材料上传、事项办理等服务,实现了教师资格认定异地连线、当地确认。申请人还可以通过“一码办”服务平台手机“掌上”确认。我市创建了“东好办·一码办”手机微信服务平台,申请人微信扫码即可与“云坐席”视频连线进行线上“面对面”确认,实现了教师资格认定随手上线、指尖确认。

  电子证明共享共用,资格认定可“免证办”

  以往教师资格认定体检表、无犯罪记录证明需要申请人到医院、派出所办理并提供纸质材料,跑腿次数多且花费时间长。为最大限度方便申请人,我市通过研发小程序将这两项纸质证明材料进行数字化,并推进数据共享共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证明材料“免提交”,进一步降低办事成本,让服务更加有效率。一方面实现了体检结论数据共享。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发了“健康通”小程序,体检医院通过“健康通”直接将体检结论上传平台,体检结果数据全市审批机构共享,审批工作人员通过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核验,申请人无须再提交纸质体检表。另一方面无犯罪记录由个人提供改为部门核查。网上报名结束后,将申请人信息通过政务服务平台推送至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进行比对核查后,再将核查结果发送至平台,核查结果全市审批机构分级共享,申请人无须再提交纸质无犯罪记录证明。

(记者 魏玉珠)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