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就是黑嘴鸥,现在正是他们筑巢和繁殖的季节。”4月8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鸟类巡查员许加美指着远处滩涂上正在栖息的鸟儿向记者说,“咱这里是全球第二大黑嘴鸥繁殖地,黑嘴鸥的数量还在逐年增长,去年光是统计到的黑嘴鸥巢穴就达到了2700多个。”
鸟类尤其是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是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消费者,对湿地环境的变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也是检验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试金石”。黑嘴鸥是世界易危鸟类之一,主要在我国东部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沿海地区繁殖,泥质滩涂一直是黑嘴鸥的重要觅食地。“我们最早是2013年在这里发现黑嘴鸥踪迹的。”一千二管理站副站长张固然说,“这种鸟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最早曾在河口区新户镇和滨州市发现过,但数量很少。从2010年开始,我们开展湿地修复工作,构筑生态坝保护黑嘴鸥繁殖地,同时引进淡水、连通内部沟渠,增加了保护区内植被的多样性,鸟类数量和种类也多了起来。”
“之前,这里就是光秃秃的光板地,除了一些碱蓬,几乎没有什么植被。”望着保护区内的鸟儿,许加美介绍说。与印象中鸟类喜欢选择高大植被筑巢的方式不同,黑嘴鸥多在潮间带的高滩上繁殖,海水涨潮往往会对黑嘴鸥的巢穴产生灾难性影响。现在,管理站通过开展湿地修复和黑嘴鸥繁殖区保护项目,这里的鸟儿越来越多了。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黄河口湿地、水域生态系统为保护目标,以候鸟栖息地和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为保护对象,通过营造微地形、搭建繁殖巢、加强科学监测、强化巡查保护等措施,打造多样栖息空间,先后设置了游禽深水取食区、涉禽浅水觅食地、鸟类夜栖休息区,以及芦苇水面相间分布的生态廊道。以卷羽鹈鹕、黑嘴鸥等为伞护种的鸟类种类、数量均大幅度增加,其中黑嘴鸥繁殖数量超过一万只,被誉为“中国黑嘴鸥之乡”。目前,保护区鸟类由1992年成立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成为东方白鹳全球重要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
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保护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主动谋划,以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为引领,用系统理念、生态办法、和谐路径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标杆。
(记者 张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