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盐碱地长出“金豆子”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近日,记者来到利津县利津街道买河村,在村庄周围的庄稼地里,各家各户都在运送、施土杂肥,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感谢他们淤出来的这片土地,我们眼看着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良田,别提多高兴了!”今年69岁的村民王福杰抓起一把沙土笑着告诉记者,“看看这土,多好!去年种植的大豆卖了一个好价钱,村里人都尝到了甜头,现在都忙着上土杂肥,提升土壤肥力。对于今年的收成,大家更是信心满满。”

  村民口中的他们是2020年在买河村驻村的东营市乡村振兴服务队。买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寿林介绍,买河村由于地处黄河大堤附近,地势低洼、排水困难,530余亩滞洼地逐渐盐碱化,粮食收成较差,已被搁荒了十几年。2020年,市乡村振兴服务队投资30余万元,通过黄河泥沙逐片挂淤、机械化淤泥铺平的方式打造出这片厚度达60至70厘米的“新淤地”,让过去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

  “去年,村里在这片地里统一种植的大豆喜获丰收,收成最高的片区每亩地可收600至700斤大豆,平均下来每亩地在450斤左右,每户增收近万元。”王寿林说,“大豆的丰收不仅是因为黄河底部肥沃湿润的夹沙土壤适合种植,还得益于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引入的安豆203品种,该品种分枝多,结荚密,在最底部就长角,而且抗病性强、抗旱抗涝,综合性状表现非常稳定。”

  像买河村这种传统农业大村,土地不仅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多数村民还有一些“土地情节”,对于这片“新淤地”也格外珍惜。“今年村里将这片地平均分配到了每一户,由大家自己管理,我们家新分了3亩地,打算在4月份种植大豆,然后再在9月份接种一茬冬小麦,绝不会让这片良田再荒废掉。”一旁的王福杰一边用铁锹翻着地一边对记者说道。

  新政策、新希望。3月9日,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2022年,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重点推广盐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到“十四五”末,建成黄河流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育繁推示范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自2022年起到“十四五”末,原则上对集中连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300元/亩。对大豆单作种植的按照150元/亩标准给予补贴。

  “下一步,村‘两委’将大力宣传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同时我们也会积极主动邀请农技专家来村里指导,帮助村民掌握关键技术,让村民们种植起来更加放心。”王寿林满怀希望地说。

  如今,在这片昔日里贫瘠的盐碱地上,勤劳的人们正在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期待着丰收季的到来。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任绍琛)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