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低龄化 孩子的清晰“视”界该如何守护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学生了解自然、认知社会、观察世界的窗口。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的态势,为科学规范开展近视防控,今年10月份,国家卫健委更新调整了最新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新政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开展视力不良检查,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两次。

  如何守护孩子视力健康,已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本期“圆桌派”邀请了眼科医生、校长以及部分家长代表共同探讨青少年近视话题,同时也为家长孩子普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纠正孩子及家长对于近视防控的误区。

/

  三四年级成近视“高发期”

  吃甜食竟也“招惹”近视眼

 主持人:有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2.5个百分点,青少年学生近视低龄化趋势明显,对于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小眼镜”,大家怎么看?

  三年级学生家长刘先生:最近我也很苦恼,我和孩子妈妈都不近视,但是我们家孩子才三年级就近视了。孩子说怕戴上眼镜大家嘲笑他,怕我们以后不允许他玩手机了,一直没敢告诉我,等带他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已经近视了,起步就是150度,跟别的家长交流后,发现很多孩子都是三、四年级开始近视的。

 西文山:从2020年我校小学段2208名学生的近视筛查数据来看,三、四年级孩子近视率增长较快,视力问题更为突出。三、四年级孩子容易近视,一是因为进入高年级后,科目增多,学业转型,作业量比一、二年级明显增多,用眼时间拉长。二是很多孩子读书学习姿势不正确,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同时,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有些家长过早让孩子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这也是导致孩子近视的重要原因。

  许金凤:近视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有遗传方面的因素,也有后天用眼习惯的因素。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太明显,和照明欠佳、不良的阅读和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有更明显的关系。缺乏户外运动、阅读时间过长、用眼习惯不好是目前近视低龄化的三大主因,此外,饮食结构不合理,比如缺钙、摄入油腻食品、甜食也容易引发近视,因为甜食消化后,会在血液中产生大量酸性代谢物质,造成血钙下降,巩膜、视网膜弹性下降以及巩膜软化,使眼球前后经变长导致轴性近视。

  早预防早干预

  呵护孩子眼睛需家校联动

 主持人:近视防治,防大于治。早预防、早干预,是呵护孩子眼睛的关键所在,对于预防近视,家校应该如何联动构建防护屏障,呵护孩子视力呢?

 四年级学生家长徐女士:孩子现在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用眼时长正在不断增加,想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视力,只能是多关注他的视力情况,平时在家学习时我会提醒他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少玩电脑、手机。从去年起我们就带孩子定期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有近视情况的发生,也能及时干预和治疗。

 西文山: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需要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变,近视防控应以养成良好习惯为主。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注意用眼卫生,把近视防控与素质教育结合,科学防控近视发生发展。一是培养小学生要坚持标准读写姿势与习惯养成,遵循“一拳一尺一寸”的读写姿势;二是学校和家长一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高年级孩子可适当增加有氧体育运动;三是学校应谨慎开展线上教学,尽量不布置线上作业,家长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尤其是线上校外培训;四是应控制小学生持续学习的时间。低年级孩子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孩子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休息时应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或远眺;五是家校重视定期开展视力检查,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的医院确诊。

  三年级学生家长刘先生:非常感谢学校对孩子视力问题的关注,我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带孩子定期检查视力,这次也是学校视力筛查,结果发现孩子近视了。近视这件事开不得玩笑,所以接到老师通知立马就去医院检查了。

  许金凤:作为一名眼科大夫我能感受到,每到周末,门诊就涌现一大批小患者,绝大多数是近视眼。有一个误区亟待澄清,近视的发生并非源于入学后用眼强度的突然增加,而是始自幼儿阶段长期的负面积累。孩子在幼儿时期是远视眼,有300度的远视储备。学前阶段用眼越多,远视储备消耗越快,近视发生年龄越早。从这个意义上讲,近视防控黄金期应该从幼儿开始。

  儿童近视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需要一个过程。其实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建一个屈光档案,跟踪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干预治疗。三四周岁开始,给孩子做一个系统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度数、眼轴、角膜曲率以及眼压等。保存好这些检查结果,每半年至一年再做检查进行对比。特别是眼轴,是判断近视风险最准确、最敏感的指标。发生近视的前两年,眼轴就会增长得特别快,通过眼轴的变化,可提前预测近视的风险,大大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的概率。

  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当孩子经常眯眼、眨眼、揉眼、歪头看物体时,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做视觉健康检查,排查问题所在。

  防近视也有坑

  偏方护眼效果微乎其微

 主持人:一说近视眼,家长就容易焦虑紧张,妈妈群里一开“护眼灯”的团购就被“秒团”,一有风吹草动就争相抢购防近视课桌椅,吃一些民间偏方。对于这些“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大家如何看?

 五年级学生家长宋女士: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孩子爸爸是高度近视,我也有一些近视。之前一直对孩子玩平板、手机、电脑的时间都严格控制,也买了各种护眼台灯、防近视座椅。饮食上也多吃猪肝和枸杞、蓝莓之类的护眼食品。听说打球能锻炼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对近视防控有一定帮助时,我们还给他报了羽毛球兴趣班,各个方面做足了功课,只是没想到才小学就近视了。最近,还看到号称能治疗近视的广告,不知道真假,也没敢去试。

  许金凤:很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视力健康,会选择各种“护眼食物”,像这位家长提到的猪肝、枸杞都在“护眼食物”榜单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猪肝富含维生素A,而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角膜的正常结构,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对维持视力健康有一定作用。枸杞子含有叶黄素,叶黄素在西蓝花、南瓜、玉米、柑橘等蔬菜中广泛存在,对眼睛健康也是有益的,总的来说,虽然这些“护眼食物”中含有的元素能改善眼睛干燥、对维持眼健康有好处,但对于普通健康人来说,要靠这些微量元素来降低度数,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

  “护眼灯”需谨慎购买。为了规范儿童护眼灯台灯市场,国家对“读写作业台灯”制定了相关标准,但并没有对“护眼灯”或标有护眼功能的读写台灯出台具体标准,因此严格来说,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护眼灯”并不一定都具有护眼功能。所谓“护眼灯”一般以零频闪为主打口号,不过这个观点跟“无甲醛”一样难以成立。因为我们使用的是交流电,因此,灯具都会有不通程度的闪烁。一般情况下,频率在100Hz以上的频闪人眼看不到,但是已经对视网膜、脑细胞造成了损伤,所以建议购买低频的灯具。充分的非直射下自然光(七彩光)是最理想的阅读光线。同时建议光线从写字手对侧上方摄入以防止右手导致阴影从而导致代偿性歪头、明暗频繁交替导致视疲劳。

  从科学角度讲,所有的方法都不能达到治愈近视的效果。市面上有很多护眼仪、滴眼液等产品都宣称能够治愈近视,如果家长听信这些,不仅会损失金钱,还会使孩子早期近视得不到科学的矫治,加速近视的恶化。

  患上近视真的没得救?

  这些“贴士”要收下

 主持人:很多家长一谈到孩子患近视就如同“天塌下来”,针对青少年近视防控,许医生能否提供一些科学的近视防控措施?

  许金凤:其实近视不可怕,可怕的是变成高度近视,因为高度近视容易引起眼底病变甚至致盲。一般来说,近视发生得越早,变成高度近视的概率就越大。如果18岁前把近视控制在600度(高度近视)以内,可以降低74%的白内障风险,67%的青光眼风险,99%的黄斑病变风险,98%的视网膜脱离风险,这就是近视防控的意义。

  分辨真假近视,及时进行矫治。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学生由于调节力过强,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情况下,睫状肌处于痉挛而不能放松状态,这种由于调节疲劳造成的假性近视是可逆的,缓解这种调节疲劳是控制近视发生的重点。孩子眼睛出现问题别直接去眼镜店配眼镜,应该先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时,医生会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目的就是消除可逆的假性近视度数,了解孩子是否真正近视。

  佩戴眼镜的方式非常重要。一旦近视,需要及时佩戴眼镜。有些家长让孩子看远处时戴眼镜,写作业时不戴,这种做法也不科学。经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为真性近视,要及时配戴眼镜,近视儿童如果长期不戴眼镜,会引起调节力下降,容易出现视疲劳,使近视度数加深更快。戴眼镜并不会引起近视度数更快发展,反而会延缓近视加深。

  验配角膜塑形镜要到正规眼科医院。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角膜塑形镜是目前被不少家长青睐的一种近视矫正方式。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可以遏制眼轴进一步增长,控制近视发展速度。角膜塑形镜本身没有问题,但它属于三级医疗器械,验配角膜塑形镜属于严格的医疗行为,必须在有验配资质的专业医疗机构,在眼科医生全程指导和监控下验配,才能科学有效地保证安全。

  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限制线上学习使用时长。随着线上课程的普及,电子产品使用范围扩大。在视频工具选择上要遵循宁大勿小原则,优先选择投影、其次电视、电脑、平板,最后选择手机。使用时间要合理控制,建议使用电子产品遵循“20—20—20”口诀,即看屏幕20分钟,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持续20秒以上。

  鼓励多参加户外活动。日间户外活动是抑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每周累计户外活动超过10小时,能有效预防青少年近视。因此,在校内和校外,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参加更多的户外活动。

(记者 陈丹)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