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说政策|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常见问题有哪些?

 市民王先生: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什么?标准是多少?

 栏目主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是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之一。在这里记者带市民了解一下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包含什么,以及对市民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包含哪些项目?

  子女教育方面,纳税人的子女处于学前教育阶段或者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方面,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方面,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方面,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住房租金方面,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除上述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赡养老人方面,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如果2022年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没有变动,还需要确认吗?

  如果2022年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无变动,只需要在2021年基础上一键确认即可。步骤如下:一是打开“个人所得税”APP首页,选择“了解一下”→“去确认”→“一键带入”→选择扣除年度2022→“专项附加扣除填报”→“一键带入”→选择扣除年度2022。二是依据“将带入2021年度信息,确认是否继续?”或者“您在2022年度已存在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如果继续确认,将覆盖已存在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提示,进行信息确认后点击确定。三是打开待确认状态的专项附加扣除,核对相关信息:如有修改可以点击修改,信息确认后点击“一键确认”(注意:如有“已失效”状态的信息,则需先删除之后才能点击“一键确认”)。四、点击“一键确认”后,信息则提交成功。用户可以在确认之后在APP中点击首页,选择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扣除年度2022查看已提交的信息,如有变动可以选择“作废”或“修改”。温馨提示,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述信息确认,如未能及时确认,已填报的信息会自动视同有效并延长至2022年。

  ◆2022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可以修改或添加吗?首次申报应该怎么做?

  2022年度个税项附加扣除信息可以下载并登录“个人所得税”APP进行修改、确认。

  如果2022年需要对已填写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修改,比如需要修改申报方式、扣除比例、相关信息等,则需登录“个人所得税”APP,进入“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进行修改,点击“待确认”之后进入相关修改页面进行修改。

  如果2022年需要新增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比如2022年新增子女教育扣除,需要申报填写。先在“个人所得税”APP确认之前申报的其他不需要修改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后,再点击APP首页,进行专项附加扣除填报。

  如果2022年首次填写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直接选择“个人所得税”APP首页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即可填写相关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在“个人所得税”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后,若相关信息填报错误或者年度内发生变更的,无论扣缴义务人是否已经办理过扣缴申报,均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页端进行修改。

  ◆如果孩子今年就业了,明年还能申请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吗?

  如果子女2021年已经就业,2022年则不能再申请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需要对2022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修改。可以打开“个人所得税”APP→“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待确认状态的子女教育信息”→“删除”→“一键确认”。

(记者 李萍)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