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我市青少年健康发展,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11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文件进行解读。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市体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江勇表示,《实施意见》对我市未来发展主要目标进行了明确:到2025年,全市青少年运动意识明显提升,近视率、肥胖率明显降低,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内外环境进一步优化,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竞赛形成制度,体育培训更加科学,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基本建立。到2030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保持全省领先。到2035年,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的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按照《实施意见》,全市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积极创建青少年体育活动品牌,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课教学模式,开展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创建,推进“三大球”进校园。同时,整合教育、体育系统的青少年赛事,积极构建市、县、乡和高中、初中、小学三级体育竞赛,对接国家、省U系列比赛,探索设立U系列比赛,为青少年提供赛事平台。
《实施意见》还逐步畅通了体育特长学生升学渠道,建立小学、初中、高中项目“一条龙”体系,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组成对口升学单位,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针对学校体育师资专业力量不强的问题,由学校和体育社会组织双向选择合作,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学校体育教学服务、开展学校体育训练,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开展各项培训服务。同时,合理设置体育教师量化考核,完善体育教师、教练员绩效考评机制,将体育教师、教练员课余、节假日期间指导学生训练和参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带操、运动队训练、大课间、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
(记者 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