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敬老情 笃行为老事——东营市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综述

  最念不过重阳日,最美不过夕阳红。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4.72万人,占总人口的20.39%。针对老龄化实际,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养老保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建设,优化老年宜居环境,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全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让全市老年人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生活。

  强化保障 医养结合

  实现养老保障与服务新提升

  “现在政府每个月都给发钱,我们不用孩子们养活也够花了。”家住东营区新区的陈立东说。

  近年来,我市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养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目前,我市离退休人员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按照国家规定提高了离退休待遇。我市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对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政府全额资助参保。全市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标准为195元至265元/人/月不等,高于全省和国家标准。百岁老人每人每月享受不低于400元的长寿补贴金。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由政府供养。

  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完善的医疗康养服务也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我市立足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加快构建医养康养相融合、居家社会机构相协调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机构达到60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79处、日间照料中心达到70处、农村幸福园达到217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全市72家一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通老年人就医优先服务,11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有10家设置老年医学科(老年病专业、康复科、治未病科),占比达到90.9%,4家政府办二级及以上中医院全部设立康复科和治未病科。同时,有13家医疗机构开展老年居家上门服务,12家医疗机构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另外,今年还新建设了集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4处,均为社区嵌入式或紧邻居民小区,满足了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托养需求。

  全力优待 智慧助老

  创造老年友好新环境

  10月13日,独自到东营市人民医院看病的76岁的张大爷说:“早上来时,有个穿红马甲的小伙子帮我挂号;取药时,有个穿红马甲的姑娘教我刷卡拿药,他们真是帮了大忙。”

  “很多慢性病老人要定期来医院就诊,行动很不方便。每次看到这样的患者,我们志愿者都会第一时间上前帮忙。挂号、取药、协助办理住院手续,都是志愿者们经常做的。”东营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工作人员介绍。东营市人民医院启动了“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将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护理服务。

  鸦有反哺义,羊知跪乳恩。我市紧紧围绕老年人的迫切需要,实现为老服务便利化,全力做好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在落实优待政策工作过程中,我市将为老服务工作与无障碍城市、文明城市、“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和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手把手”地将便利带到老年人面前。

  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问题,我市医疗机构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医生等代为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保留人工服务窗口,自助挂号机、检验报告自助打印机附近安排服务人员指导、帮助老年人使用自助设备;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我市在二级以上医院推行“健康码”与身份证互相关联,通过“刷证”或“刷脸”方式自动检测“健康码”状态,方便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验码”通行,其他医疗机构均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同时,不断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界面设计和服务功能,简化网上办理流程,提供人工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熟悉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和操作程序,引导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就医。

  自今年1月1日以来,我市简化优待凭证,老年人凭身份证、优待证、护照等有效证件即可享受优待,3月1日起,全面推行老年人电子优待证,与其他有效证件具有同等效力,老年人亮证即可在各优待服务单位享受老年人相关优待政策。

  老有所乐 老有所育

  绽放桑榆晚晴新风采

  近日,在山东省暨东营市“情暖夕阳红”爱老助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东营区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居民常旭雯告诉记者:“我们这个社区广场,经常有志愿服务活动或唱歌跳舞的节目,还有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很多老年人都从这些活动中受益,我们老年人在这个社区住着心里踏实,生活上的困难有人帮,平时也不闷得慌。”说起当下的生活,常旭雯语气里尽是满足。

  如今的东营,几步一处景致,随处可见公园、小广场,这样的城市环境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活动空间。每年老年节,市和县区中心广场都举办老年文艺演出、老年书画摄影展等系列老年文娱活动,连续五年实施“银龄风采 与爱同行”老年文化下乡活动,推动面向老年人的文艺活动全覆盖。全市规范性老年文体社团组织达到80多家,老年庄户剧团、自发性文体组织达到1800多支,参加文体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0%,全市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了对老年人的免费开放。

  活到老,学到老。我市不断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利用现有的群众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场等场所,利用新型农民学校、社区等资源,积极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全过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老年学校200余所,在校老年学员达到3万余人,形成了完备的市、县、乡、村四级老年教育体系。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不但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还能帮助老年人开发自己的新潜能,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创造新价值。

  饮水思源,今天的幸福生活,凝结着老年人的开拓与奉献。如今,在东营这片土地上,敬老爱老助老已成为社会自觉行动,老年人拥有了吃穿不愁、看病无忧、日子有趣的幸福晚年。

(记者 陈明慧)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