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座谈会召开两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现全市上下胼手胝足砥砺奋进、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东营日报推出《奏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东营精彩乐章(上下篇)》。
“红毯迎宾”成为秋季黄河口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周广学 摄
秋日的黄河入海口,神奇美丽。黄河与大海紧紧相拥、芦苇荡与蓝天相接,还有那像火烧、似朝霞的“红地毯”,翩然起舞的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鹭……
这,勾勒出黄河三角洲的美与奇,一如时光的画笔细细雕刻东营的容颜。这,也是东营高质量发展恢宏画卷的剪影。
黄河河口是整个流域安澜的关键,河口生态稳定才能确保黄河入海流路长期稳定顺畅。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于维护京畿生态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扛起黄河入海口城市历史责任,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提出了“一园两带多廊道”的生态保护空间布局,拉开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蹚出了入海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
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动物,其种类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湿地生态的质量。
穿行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常能看到电线杆上直径数米的鸟巢,这是东方白鹳的“别墅”。
周广学 摄
多年来,保护区建设了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巢,实施东方白鹳繁殖栖息地保护改善工程,良好的生存条件为东方白鹳顺利繁殖提供了保障。东方白鹳用翅膀“投票”,选择在黄河三角洲安了家。如今,东营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
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目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观测鸟类由1990年建区时的187种增至371种,其中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
东方白鹳之乡。
今年2月份,数百只东方白鹳在河口区城郊栖息觅食,成了靓丽风景。去年,市观鸟协会志愿者在城区巡护时发现一巢东方白鹳,这是我市首次在城区发现东方白鹳“安家产子”。
“东方白鹳繁殖种群不仅在保护区内逐年增加,更是跨出保护区边界,融入市民群众的生活。”市观鸟协会会长郭建三说。生态治理给环境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我市仅在城区就发现了200多种鸟儿。
越来越多的鸟儿入城,得益于我市城区生态系统的改善。漫步在我市湿地工程,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不少工程都设计保留了适合鸟儿栖息的小岛。如今,市民在欣赏湿地美景时,能发现越来越多鸟儿的身影。碧水盈盈,乔木依依,鸟儿翩翩,让人陶醉不已。
张泉江 摄
广利河,宛如一条碧玉的丝带穿城而过,是东营城市的“血脉”,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市正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实施广利河旅游提升工程,通过资源整合、存量盘活、项目招引、业态植入,全面提升广利河旅游功能,打造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吸引外来游客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扮靓一条河,打造一个景区,带动一座城市,更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顺应与保护,这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与点赞。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全球18个城市之一;受邀参加首届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并作典型发言;荣膺“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这些,都是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又一次肯定。
曾几何时,生态是东营的切肤之痛。生态体系脆弱与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并存,历史欠账太多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交织,地下输油管线密布与地上排污无序相互影响,情况异常复杂,治理极其困难。多少年来东营都在不断探索,但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把历史问题留给历史,不把包袱留给后人。为答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道时代考题,市委主要领导密集开展考察调研,查找问题,分析根源,征求意见,综合施治。
2018年金秋,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召开,提出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其中每项目标任务都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生态建设为特色。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 周广学 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搞突击行动,要用严密的法律、制度、标准守护好绿水青山,我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我市以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为龙头,统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修复、种质资源保护和生物栖息地建设,推进河湖生态连通、河海交流平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治理模式。
《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一系列地方法规陆续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逐步完善,特别是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立法,让东营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法治轨道。
实施工程治理,是破解生态难题的抓手。
近年来,我市加快实施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刁口河备用流路保护治理,开展河湖湿地连通、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防护、互花米草治理、贝类原种保护恢复等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我市抓住黄河大流量过水的机遇,全力做好生态补水,生态引水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达到1.43亿立方米,是历年来自然保护区补水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年。
资料图
湿地是东营生态的底色,是东营最靓丽的名片。
清风湖公园、秋月湖公园、明月湖公园、白鹭园湿地公园……不仅中心城区有湿地公园,各县区也有特色湿地公园,扮靓了城市。
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坚持“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统筹湿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进一步转变理念、提升境界,把湿地保护放在首位,实现由“在城市中建湿地”向“在湿地中建城市”转变。
生态是东营的最大财富和最大优势,而污染治理则是生态治理的关键,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我市着力推进精准化治气、效能化治土、规范化治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治理方式的转变,落脚在城市风貌上,却发轫于治理理念上。
近年来,我市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建立“河流——河口——海湾”联动联防机制,推动上下游、干支流综合治理,把水、林、田、湖、草、湿地、海岸线、海滩作为一个整体,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取得了实效。
——实现生态治理从关注要素向关注要素之间关系转变。摈弃过去的单向治理思维,抓住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自然关系,科学制定湿地保护等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到生态治理地上和地下结合、陆地和海洋统筹,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实现生态治理从关注目标向关注过程转变。打破思维局限,向自然学习,做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统筹”大文章,按照“雨水就近入河”“多建河道、少建管道”等思路,筑牢安全、自然、现代化的水灾害防治体系,实现“中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
——实现生态治理从基于技术向基于自然转变。在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中,依据生态系统恢复力大小,选择自然恢复、人工辅助、人工重建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动整个生态修复。在湿地城市建设中,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小区和湿地生态廊道、小微湿地精品,打造东营“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风貌,把田园生活引入城市,把鸟语花香引入城市,让市民更好地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生态文明成为社会时尚和市民自觉
生态“大文章”越做越好,为东营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黄河入海口,欣赏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享受“回家”的体验,感受黄河口原生态的美。
在广利河上,感受“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的游览体验,换一个角度感受河海风情、湿地特色。
夜色降临,感受塞拉维广场灯光秀的激情魅力,必定被“光影、艺术、科技、互动”等特色元素所打动。
假日周末,来到新汇东海岸旅游度假区,在海水浴场、水上乐园放松身心,一系列水上体验项目让你过足瘾。
……
张泉江 摄
一个个美丽景点,一处处文旅风光,赢得了东营市民及外地游客点赞。5月24日至26日,以“挖掘休闲内循环,推进文旅大循环”为主题的2021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在东营举行,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近年来,我市以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集中推进一批生态教育、自然体验、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努力把东营打造成亲近母亲河、回归大自然的生态家园、文化家园、精神家园,打造国家一线休闲度假城市。我市推出了一揽子举措:
——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以黄河文化为核心,与湿地文化、石油文化、孙子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内涵,讲好黄河入海故事,让黄河三角洲成为向世界展示黄河文化的标志地。
——提高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按照“政府做线路、企业做项目、合力做市场”的模式打造观海、观鸟、大美湿地等8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实施广利河旅游提升工程,打造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吸引外来游客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做好“旅游+”文章。推动文化旅游与体育、研学、农业、展会等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文化旅游之城、研学之城、展会之城、赛事之城。把国际马拉松赛、自行车赛、水上运动赛事打造成为旅游载体,文化旅游业正在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
于中平 摄
干事创业,关键在干,关键在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亦是如此。
去年9月份,山东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筹)在我市揭牌,学院着力研究生态文明理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生态文明实践、推广生态文明经验,提升领导干部的生态素养,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建设生态家园、文明家园,需要社会协力、合力攻坚。
周末假期,越来越多的市民、学生来到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参观,了解鸟类知识,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目前,该博物馆已成为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这几年,我市建设了“黄河口湿地博物馆”“湿地学校”等生态教育基地,开展“世界湿地日”“中国湿地文化节”“黄河口国际观鸟节”“爱鸟周”“湿地摄影展”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公众的湿地保护和社会生态道德意识。制定《东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确立市民生态文明行为规范。
人人重视生态,人人维护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
去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我市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
一座湿地城市的“文明担当”,得益于久久为功、同心同力。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展“发现最美东营人”行动,突出行业代表性和榜样示范性,共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宣传推出95名典型人物。
不懈的奋斗,凝结成一座“硬核城市”的发展定力;汗水的结晶,折射出一座“颜值城市”的生态成色。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上,东营向上,东营向前!
(记者 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