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入海口,地势平缓坡降比小,水体流动性差——剑指内涝,看东营如何治水

  “天鹅湖蓄滞洪湿地不仅好看,更重要的是雨季‘好用’。”在东营市天鹅湖蓄滞洪湿地采访,记者会不时听到这样一句话。

  红色沥青铺成的马路交错纵横,串联着几处均匀分布的蓄滞洪区,空中俯瞰犹如一朵鲜花绽放在湿地。去年6月底,天鹅湖蓄滞洪湿地工程开挖水系4条共11公里,疏挖蓄滞洪区40平方公里,达到蓄滞4200万立方米雨洪水条件。

  “这一工程可以有效收集中心城区降雨量最大、海水顶托最严重情况下积存的涝水,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并且实现雨洪水资源化利用,保障城市生态用水需求。”东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步科介绍,这一工程还能改善中心城区入海河流水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彰显东营市湿地城市特色。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是典型平原城市,地势平缓、坡降比小,水体流动性差,加之多年来排水管线管径小、泵站能力弱等原因,汛期极易发生城市内涝。2018年“温比亚”和2019年“利奇马”两次超强台风,给东营市带来严重洪涝灾害。

  按照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统筹”和治污水、分雨水、纳洪水、用中水、节黄水、排涝水“六水共治”理念,东营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如今“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的无内涝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今年7月28日台风“烟花”带来强降雨,东营市中心城区路面积水均在短时间内排空,经受住了考验。“原来这条路雨季积水能达到40厘米,好多车辆因进水熄火。今年路上几乎看不到积水,出行更安心了。”家住东四路大海鑫庄国际小区的居民郭先明说。

  河道改造和水系贯通让洪水有了去处,而城区排水设施又给它们铺上“跑道”。在东营中心城区,辽河路、黄河路、南一路、潍河路积水点改造处的铸铁雨水箅子覆盖生态矩形沟,雨水可沿路面缓坡直排入河。目前,东营市已完成91个积水点改造、48座泵站泵井新建与提升、552公里雨污管道疏浚、30公里河道水系清淤、78个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工程建设和68个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等项目。

  通过统筹推进湿地城市和无内涝城市建设,东营有效恢复并增加了水空间,中心城形成了“九横十纵”骨干水网体系及众多毛细水系,河湖、水系、湿地水面总面积达到77.6平方公里。

  如今,东营市智慧水务系统可实现全领域、全天候、全流程、全景式展示,包含河流水情、雨情监测等11个模块,整合全市179路防汛视频监测点、163个雨量站点、中心城区92处易涝点,横向接入气象、水文、黄河、海洋等部门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纵向串联基层防汛系统、中心城区已有防汛系统,与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综合指挥平台互联互通,能够“一图观全局”“一键知八方”,实现防洪排涝数据信息有效整合、充分共享、业务协同,确保防汛决策及时科学有效。

记者 贾瑞君 李广寅 李明 通讯员 孙光辉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