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4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五年来我市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等有关情况。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圣国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我市实现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物流等六个方面的大突破,实现海、陆、空、铁、管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融合发展,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初步建成东西互济、南北贯通、陆海联动、多式联运、公铁海河空管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

  王圣国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市前瞻性研究东营交通事业发展,围绕补齐交通短板、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油气管网发展规划、东营港调整总体规划等4个交通专项规划,并把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为交通事业大发展搭建起“四梁八柱”,提供了科学规划指引和项目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市共谋划重点交通项目118个,总投资2316亿元。

  具体来说,北上连通京津冀、雄安新区、东北地区,为承接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提供通道支撑;南下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北部湾,融入国家沿海和京沪运输大通道;西进打通沿黄通道,连通兰州、西宁城市群、郑州、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黄河流域“几”字弯都市圈,融入“一带一路”,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成黄河流域重要出海通道;东出融入胶东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协同发展,与日朝韩、东南亚等海运贸易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东营港成为国际贸易港。

  “高铁梦”即将实现

  王圣国表示,“十四五”期间,东营高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尽快联入国家高铁网,实现东营人民的高铁梦。具体来说,国家层面,联入国家八纵高铁通道中的“沿海高铁”通道和“京沪辅助”通道;省内层面,融入省内北部沿海高铁通道、济青高铁通道和鲁南高铁通道。围绕这一目标,“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骨、线、站”一体谋划,构建“以高铁站为中心、十字型为骨干、发射线为网络”的高铁格局,解决市民的高铁出行问题。

  王圣国说,“骨”就是建设“十字型”高铁骨架。通过津潍高铁、潍新高铁,向北直达北京,向南直达上海;通过潍烟高铁、济青高铁,向东经潍坊直达烟台、威海、青岛;通过德商高铁,向西经滨州、德州直达石家庄、太原等黄河中上游城市。

  “线”就是依托“十字型”骨架,推动国家和省里规划建设10条发射线路,提高可达性、便利性。

  向南3条:一是东营-潍坊-新沂-淮安-扬州-南通-上海东部通道,这条通道新沂以北段正在开展前期手续办理,年内计划开工,新沂以南段已通车;二是东营-淄博-莱芜-临沂中部通道;三是东营-滨州-济南西部通道,这条通道在滨州通过济滨联络线(济滨城际)连入京沪辅助通道津潍高铁,同步建设。

  向北2条:分别是东营-天津-北京东部通道、东营-天津滨海东(规划津雄高铁拟设站)-雄安西部通道。

  向东2条:分别是东营-潍坊-昌邑-烟台-威海北部通道、东营-潍坊-青岛南部通道。

  向西3条:一是东营-滨州-德州-石家庄-太原北部通道,该通道通过德商高铁连接现有京沪高铁;二是东营-淄博-泰安-聊城-邯郸-长治-侯马-韩城中部通道;三是东营-潍坊-临沂-菏泽-郑州-西安南部通道,这条通道在临沂通过潍坊至新沂(江苏)高铁连接鲁南高铁通道。

  对于市民关注的高铁站问题,王圣国表示,将原定于东城的高铁站选址调整到既有东营南站,将东营南站现有站房整体平移,新建高架车站,站房规模6万平米,接入津潍高铁、淄东城际、德龙烟铁路、市域铁路和客运、公交、出租车停靠点,打通多条南北东西城市道路,打造“零换乘”的现代综合客运枢纽,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在东城规划建设东营东站,解决东城居民就近乘火车出行问题;改造建设东营西站(现东营站)。形成“一主两辅”车站布局。

  海陆空全面发展

  王圣国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市交通建设将迎来转型发展的突破期、赶超发展的机遇期,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定位,加快推动交通发展方式转变,共谋划实施重点交通项目118个,总投资2316亿元。力争到2025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10公里,其中高铁14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20公里;跨黄河通道达到7座,新增4座;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民航客运量突破100万人次;管道输送能力突破5000万吨,实现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高铁梦,市域内铁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更加畅通,港口、机场成为国际转运枢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贯通、陆海联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方面,重点建设以东营站(现东营南站)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铁网。

  公路方面,构建以“两纵四横”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六纵九横一环多连”普通干线公路为补充的市域公路网。改善市域对外交通联通能力,统筹城市过境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顺畅衔接;推进跨河通道建设,提升黄河两岸通行能力。

  水运方面,重点推进东营港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形成以东营港区为核心,以广利港区为重要组成,以广饶港区、广北港区为辅助的港口体系,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省会经济圈主力港、长江以北重要的专业液体集装箱集散中心。

  机场方面,优化东营胜利机场至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重要城市的航线航班。争取胜利机场口岸开放,逐步推动开通至日韩、中亚、西亚、俄罗斯、东南亚等国际航线,打造中转枢纽国际机场。

  管线方面,推动成品油管线和化工品管线建设,实现炼化企业原油管线“厂厂通”。

  物流方面,规划建设东营港、中心城区、鲁北铁路、广饶等4个综合物流园区,积极推动开通中欧、中亚班列,推进公铁海管多式联运。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