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东营·最美东营人 | 刘述政:一位古稀老人的红色情怀

/

  他年过古稀,却精力充沛;他义务讲解,却乐此不疲。

  他用虔诚而炽热的心,收集老物件、老故事、老习俗,采集民间记述,将抗日英雄刘洪范的红色历史复活;他用初心和信仰书写对党的忠诚,一年365天主动清扫红色纪念馆卫生,擦拭每一个留下来的历史物件,不让其沾染上丝毫尘土……他就是广饶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村民刘述政,一位年过古稀的义务讲解员。他每年为游客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述革命故事,将远去的抗战英雄事迹鲜活地展现出来,让广大群众深受革命传统教育。

/

 刘述政主动承担起纪念馆内的清洁工作。

  “革命先烈们把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为战斗中同敌人搏杀的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把满腔的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走进小刘桥村红色教育基地,凝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75岁红色讲解员刘述政清晰有力的声音,带着游客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在这个小小的纪念馆里,刘述政数年如一日地坚守着,用虔诚而炽热的心,以古稀之年将一个个动人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年轻一代了解红色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共同去追逐那段光荣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追红色记忆、寻红色足迹、承红色精神。

/

  刘述政是土生土长的小刘桥村人,他最早的红色教育启蒙来源于革命老战士刘述训。

  中学时,刘述政常去刘述训家中玩,听他讲述刘洪范烈士的抗日故事。革命烈士刘洪范是刘述训的入党介绍人,刘洪范是“北平三虎”之一、“胶州战斗英雄”“爆破大王”……一个个机智勇敢、忧国忧民、誓死不屈的英雄故事一直存在于刘述政脑海中,带着几分英雄色彩的红色精神在刘述政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

  “我平时就喜欢搜集各种文史资料,特别是涉及小刘桥村历史的。在大码头实验中学教书时,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他们听后深受感动。”刘述政说,2006年退休后,仍有许多学生追问这些故事,他就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挖掘整理小刘桥村的历史演变、抗日战斗等资料中,想着把故事充实起来、传承下去。资料中每条线索的整理都十分费工夫,有的需要数月,有的需要数年,虽已是古稀之年,但刘述政依旧精力充沛,乐此不疲,将小刘桥村宝贵的红色历史进行传承。

  在刘述政的坚持与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2017年7月,经过小刘桥村“两委”研究,决定把烈士刘洪范故居在维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加固维护设计。刘述政和村民们东奔西跑,经过一年的努力,收集整理出部分老物件作为展览品陈列。

  2018年6月,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而刘述政在本应含饴弄孙的年纪,却主动请缨,成了刘洪范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把时间都奉献在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保留住了那些为国家、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汗的英雄们的红色记忆。

/

  推开纪念馆北侧小砖房的门,里头摆满了抗日军用千层鞋底、水壶等物品,这间房就是刘洪范等人开地下会议的地方。“出了房门,靠右侧墙边有一扇半人高的小门,从这里可以直接通向芦苇荡,躲避日军搜查。”刘述政介绍,为了尽可能还原真实的细节,他时常骑着电动三轮车,风雨无阻,一趟又一趟地拜访老同志,努力记录下各村革命先烈们的生活经历及历史背景,为后人们提供更有吸引力、说服力、真实性的红色故事。

  担任讲解员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了讲好红色故事,刘述政还学会了使用电脑,用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搜集材料,认真做好笔记,不断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

  “要搜集更多的材料,挖掘更多的细节,充实纪念馆的资料,不能让那段历史被遗忘了,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红色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刘述政说,为了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参观者充分理解红色故事,他反复琢磨,整理了几套不同的讲解词,做到“因人施解”,以实物展陈、图片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使参观者现场互动、亲身体验,把他们带回当年的峥嵘岁月。

  自小刘桥村红色纪念馆开馆以来,刘述政就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亲自讲解接待参观人员超过10000人次,在他看来,建馆就是为了讲真实的故事,用真实的力量打动人心,追溯过去,才能更好地通往未来。

/

  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仅是怀旧,而是要让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相对接。

  为了让这些红色故事更具有时代气息,刘述政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之相结合,用新的表达方式,传承发展红色精神、深拓红色文化时代内涵。“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我们可以告别苦难,但绝不能忘记历史,作为纪念馆讲解员,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故事继续讲下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精神传承好。”刘述政说。

  随着红色文化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刘述政的讲解任务也日渐繁重,从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们一股脑地涌入小刘桥村红色纪念馆,多的时候一天要讲解几十场。

  刘述政的口袋里总是带着一包润喉片。问其原因,他解释道:“有时候来听课的人一波接着一波,讲解密度大、时间长,又没有空喝水,嗓子发炎已经是老毛病了。”无论刮风下雨,头疼脑热,只要有听课的学员来,刘述政就绝不请假。

  作为纪念馆里唯一的工作人员,刘述政还负责着馆内的卫生清扫,深夜也要留在馆内巡查。在纪念馆创办期间,他收集资料、布置展馆、写讲解词、夜间巡逻……一人承担了多项工作。

  如今,纪念馆已经是全市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红色精神熏陶下,小刘桥村口口相传着抗战故事,代代传承着红色基因,凝聚了农村发展精神力量,成了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村庄,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特色旅游村、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等荣誉称号。

  “对我来说,每讲解一次就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纪念馆虽然很小,但是意义重大,我热爱这份工作,想将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宣传出去,将小刘桥村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扬出去,将红色教育发展起来。”对待这份工作,刘述政不只是尽责,更是充满了爱意和深情,现在他有了新目标,就是建起“挎包精神”展览馆,向新的年轻一代传递勇于担当、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汇聚起更多更强大的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记者 衣笠玮 关晨歆)

责任编辑:张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