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宁社区:群众需求在哪,志愿服务跟到哪

  3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发布第四批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河口区河口街道河宁社区被命名为“第四批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省级示范点的金字招牌是如何炼成的?记者走进河宁社区,一探究竟。

  近年来,河宁社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大力践行雷锋精神,组建了17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数量4400余人,占社区常住人口30%以上,每年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20多个。强大的志愿者队伍迸发出蓬勃的正能量,日复一日守护着居民的幸福生活。在这里,“居民生活需求在哪,志愿服务跟到哪”,成为居民乐见的生动实践。

/

  “我们不是太阳,也不是月亮,我们就像一颗颗小星星,依然灿烂晶莹。”这是河宁社区志愿者们的自我比喻。近年来,河宁社区积极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们直接扎根社区、直接面对基层、直接服务百姓,通过常年的社区服务闪烁夺目的光芒。

  河宁社区是河口区建设最早的社区,也是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的社区。老人们都说,住在这里格外暖心,除了党和政府的各项关怀政策,还有一批关心关爱他们的志愿者。“弘扬孝道、十送温暖”、“金婚庆典”、九九重阳邻里宴、博爱家园……一个个活动让老人们充分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温暖,还掀起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

  海宁路住宅区集中,上下班和上放学时段行人、车辆非常拥堵,特别是校门口周边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为给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社区离退休老同志主动“站出来”,于2010年成立了“党员五老志愿者护教岗”,设南北两个执勤点,每个点两人,每天在上放学四个时段执勤,帮着指挥车辆,维护交通秩序,带领孩子们过马路……10年来,参与人次256人,安全护送学生上万人次,校园、路口从未发生过学生交通安全事故。而志愿者们每天风雨无阻为安全护航的身影,也早已成为河宁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以满足辖区居民多层次需求为己任,志愿者“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医疗卫生、群众维权、计生、治安管理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务,逐步实现小事不出门、方便在社区。

  群众需求在哪,志愿服务跟到哪。在志愿者们看来,生活在这里就像一家人,家人们的笑容就是他们付出的意义,把温暖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正是他们忙碌的目的。

/

  接地气的志愿服务为居民带来家一样的温暖,居民的赞赏与感激则给了志愿者们持续做好工作的动力。

  为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社区在办事大厅设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配备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活动场所及办公设备,还单独建设45平方米的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为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打下“硬”基础。

  同时,配备了专职和兼职志愿服务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社区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并组织工作人员赴浙江等地学习先进经验,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软”保障。

  “软硬”结合,让社区的志愿服务有了强劲而持久的生命力。

  社区还在积极探索中逐步建立健全了注册登记、时长记录、志愿者培训、奖励激励等制度。“我们打造了一个占地50平方米的‘志愿者储蓄银行’,展示有不同价位的日常用品,志愿者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获得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礼品,这极大地提升了大家参与的热情。”社区党委书记张春红介绍。

  “关爱之星”王玉清、“环卫之星”张学武、“雷锋战士”蔡森昌……这些名字,居民耳熟能详。张春红说,为更大程度调动大家积极性,社区不断完善评优树先机制,建立了“五星五士”评选制度,组织“最美党员”“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忠诚、作风过硬的先锋模范,在社区上下营造起了“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

  “过去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但现在身份只是一名普通的居民,看到形形色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想加入却又不知道能做什么。”刚退休的居民张大姐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加入,能不能提供帮助,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一系列的疑问导致无数像张大姐一样的人看着志愿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只能望而却步。

  为此,河宁社区积极推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除了护教岗、邻里宴、金婚庆典等,还推出了“居民微心愿”项目。从2015年开始,社区每年年初都会向居民征集这一年的微心愿,然后分类列表成册,根据心愿的不同,部分反馈给驻社区单位,其余则由志愿者认领后帮着实现。大家都说,一个个心愿虽小,但实现它的意义却很重大。“凭借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帮助别人,我们就能感到快乐。”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动社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河宁社区联合“双报到”单位,整合在职党员志愿者、居民志愿者,成立了“我是娘家人”居民协调服务队、“邻里一家人”邻里互助服务队、“我就管”物业治安巡逻服务队、“再觅彩虹路”和“小喇叭”广播志愿服务队5支各有特长的志愿服务队伍。“再觅彩虹路”为社区精神异常的居民制作了红色手环,上面标注本人身份及监护人和社区电话,当他们不慎走失时,可以凭借手环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安全回家。“小喇叭”广播志愿服务队则会以广播的形式,在每天三餐后提醒居民关好燃气,晚上记得关好门窗。温馨的提醒,让居民们每天都生活在关爱中。

  社区还按照“为小”“为老”“为中”“为众”的志愿服务工作思路,按照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实际需求,策划实施了“四点半课堂”“一对一帮扶”“美在夕阳红”“趣味运动会”“邻里节”“金婚庆典”“我讲你听”“春苗呵护”“奋斗在今天”等9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社区居民全面覆盖、服务项目特色鲜明,确保了志愿服务取得实效。

  志愿服务的精准化和专业化,解决了群众“需”与志愿服务“供”不协调的问题,社区居民遇到困难会主动联系志愿者,志愿者的良好服务吸引了更多人的参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44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犹如一个个流动着的温暖坐标,让暖流涌动,让爱心传递……

  (记者 商雅雯)

责任编辑:张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