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之日 思念重重......请把儿时的陪伴还给老人

/

又是一年重阳日

秋意渐浓

天渐冷

家中老人可安好?

/

“每逢佳节倍思亲”

工作再忙

别忘了去一通电话

问问身体是否安康

与他们诉说衷肠......

/

重阳节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节日

它满怀着爱与善意

告诉我们

别忘却那些故人

别忘记回家团圆

别忘记善待老人......

/

/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

  每到重阳,人们会带上酿酒和几簇菊花,来到亲人的墓碑前,说几句话,倒几杯酒,聊聊生活,诉说自己的思念......

/

  网友洋洋:我爸妈因为意外去世的早,我现在有能力可以带他们出去看看走走,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心里永远的痛,希望身边的同龄人,如果父母双亲健康仍在,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因为他们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

  网友落花:九九重阳,每年携父母郊游,今年,只有行走不便的父亲,没了我的母亲,不知天堂,是否有重阳。

  网友金色的秋天:我的父母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父母那严肃、慈祥的音容笑貌总是会浮现在我眼前:他们在回家的方向盼望我,久久地站在路口送我出门而不肯转身......

  网友虎王爸妈,你们在那边还好吗?

/

  “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却才是。”

  重阳祭祖,证明我们不曾忘却,他们从未在我们的心中逝去......

/

/

  重阳节是为了提醒你:父母一直在等你。世间皆可缓,唯有尽孝不等人。

/

  网友洪塔:我父母七十岁了,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儿孙操心了一辈子,眼睛花了,讲话也不清楚,手脚有点抖了。离家时,父母坚持送我到车站,我上车的一刹那,看到父母佝偻的身子,我忍不住心酸落泪,父母真的老了。我已帮父母买好了拐棍带回去,希望父母走路时不要滑倒了!

  网友勋勋:爸爸在天堂我不能尽孝,我只能更加爱和孝敬母亲,能尽孝的时候要抓紧,别做后悔的事情。

  网友秦时明月:母亲出行不便,一家老小陪伴她老人家开心快乐过重阳节。

  网友羅:一直以多陪伴爸妈为目标,很快就可以回到那个城市,经常陪在他们身边啦!

因特殊原因无法回家的人们

用言语表达了他们的思念

/

  网友暖阳:奔波在上班路上,愿家中老人安康,不能在特殊的日子陪伴左右尽孝,对不起。

  网友娟娟娟:重阳是我破壳之日,是妈妈的痛苦日,很想她,异乡工作第一年,不能尽孝,望她一切都好。

  网友77.zh:每年重阳节都和爸妈一起去登山,今年我在外地上学了,特别想回家陪爸妈。

/

  毕淑敏曾写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岁月是世间最狠心的贼,偷走了青葱时光,也偷走了康健的父母。

  今日重阳,在奔波的儿女们,别忘了家中还有蹒跚的老人,他们可能忘却世事,却忘不了等你回家!

/

久久重阳,

岁岁敬老。

社会各界都在用实际行动

尊老、敬老、爱老。

/

/

  陈庄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老人在食堂打饭 。 记者 于中平 摄

/

  图为广饶县广饶街道老年人养护中心与老人共度节日。

/

  图为胜利街道新兴社区联合胜利中医院走进盛世嘉苑小区开展“关爱老人眼部健康”义诊活动。

/

  图为河口爱心志愿者陪伴特殊老人踏青赏花。

/

  图为志愿者和老人一起聊天,了解老人的近况。

  记得善待我们身边的老人,给他们让个座,陪他们说说话,帮他们拎拎重物.......让善意传递下去,等到我们白发苍苍那一天,也能收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和善意。

/

现在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人们常在此日祭祖、推行敬老活动

其实

古时“重阳节”的意义与今时有些许不同

下面且听小编给你说道说道——

/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就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

登高

/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持此观点的人还将“崇”字本身作为旁证:崇,形声字,从山,宗声。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对山岳而言,因为“山”即高山,“宗”为神圣。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蕴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此外,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

佩茱萸

/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

吃重阳糕

/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糕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

赏菊饮酒

/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落叶寄托着思念

秋风捎带着牵挂

/

虽年年有重阳

但世事无常

不要让老人守望

关爱需及时

尽孝要趁早

/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