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金银花田生“金银” 农民摇身变“股民”

  利津县北宋镇佟家村金银花田园区里,一排排金银花遍布田野,生机盎然,给村庄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佟家村是一个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黄河滩区传统村落,没有特色经济作物,没有种植经验技术,没有能人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尤其是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始在佟家村显现。

  如何发展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是摆在佟家村“两委”班子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省派利津县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到来,为佟家村发展指明了方向:采取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他们一方面联系省专业机构对滩区土地进行化验,推荐适宜的特色经济作物,另一方面寻找合作伙伴,创新发展模式。经过充分的论证调研,佟家村决定流转村民土地,成立合作社种植金银花。

  村党支部书记佟振飞说,合作社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120亩村民土地,种上了金银花。“预计每亩产150斤干花,收入能到2万元,算起来比种小麦玉米产出效益好多了。”与以往土地流转不同的是,村民除了有600元流转费,每亩土地还可以折抵200元股金入股合作社。每年,合作社对取得的经营收益,扣除成本后再给农户进行二次分红。

  土地成资产,收入“一变三”,这让村民对未来发展更有了信心。张道国就是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之一。“我家一共4.8亩地,每年除了2880元的流转费,年底还有分红。现在也有时间出来打工了,在合作社一天工资80元,比之前强多了。”张道国算了一笔账。

  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增强了村集体“造血”功能。土地流转过程中,村集体将边角土地、路渠等撂荒地作为村集体资产进行流转,也让村民参与分红。村集体收入的增加,为村内基础设施的提升及村民福利的发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农民种地缺规划、缺技术,也无法实现规模经营,随着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逐步成熟,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让他们成为土地的主人,享受更多发展红利。”谈到下一步计划,佟振飞非常有信心。

(记者 李怀苹 通讯员 周静)

责任编辑:刘洁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