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百日攻坚行动系列讨论之行为养成篇

推动文明交通素质养成教育

  自全市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以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密结合“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和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的工作要求,依托交通安全宣传“七进”“四个创建”活动,创新推出“彩虹斑马线”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和“大篷车、小马扎”宣传教育模式,依托新闻媒体、“双微”平台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和警示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市民交通安全文明意识的提升。但是,我市交通文明建设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突出表现在:相关单位和部门履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法定义务缺乏有效制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责任尚未落实到位;部分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习惯尚未养成,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开车接打手机,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行人横穿马路、横跨护栏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屡见不鲜。在日趋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下,推进市民安全文明意识提升和文明交通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一、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各职能部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职责,督促各部门建立内部考核机制,将本部门在社会化宣传教育中的责任落实到位,共同推动交通安全社会化进程,真正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局面落到实处。

  二、从基础教育着手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建立针对不同交通参与者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对于中小学生,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日常教育内容,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同步联动,建立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并充分发挥“大手拉小手”作用,加强私家车驾驶员宣传教育;对于新手驾驶人的宣传教育,注重基本技能、交通公德、交通责任等全方位的教育;针对重点车辆驾驶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安全生产同部署、同考核,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针对初学驾驶员,强化教练员教授安全驾驶理念的培训,提高文明驾驶考试考核的比重,打好新手驾驶员安全防范事故的基础;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将交通安全纳入其用工安全教育,与人身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做到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

  三、深入开展“一盔一带”宣传发动和执法提示。引导驾乘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头盔。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依托“彩虹斑马线”和“大篷车、小马扎”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警示片,警示提示交通参与者佩戴安全头盔、系好安全带。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传统媒体平台和新媒体矩阵建设,着力创作一批感染力强的公益广告、宣传品、宣传口号,扩大社会影响力,推动形成社会共识。

  四、加强文明交通公益宣传和安全提示。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好“全国交通安全日”及重要时间节点主题宣传。着力推进交通安全宣传进网络,用好“双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依托网站、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刊播“文明交通,礼让出行”公益广告,逐步建立完善公益宣传长效机制。通过开设专栏、专题,加强文明交通宣传,曝光不文明交通行为。持续曝光“高危风险企业”“突出违法车辆”“典型事故案例”“终生禁驾人员”,深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开公示。加强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落实重要节假日“两公布一提示”。

  五、严管严查促进文明素质养成。重点治理机动车不避让斑马线、车窗抛物、随意变道、乱停乱放和行人闯红灯、翻越护栏、横穿道路等交通陋习,严厉查处超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驾、毒驾、涉牌涉证等交通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公共交通秩序,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崇尚文明礼让、抵制交通违法、践行文明交通的社会风尚。

(卜建平)

=

文明习惯养成靠引导,更离不开惩处和监督

  文明城市创建与市民息息相关,广大市民在创建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没有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城市创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我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毁绿种菜、乱扔垃圾、乱堆杂物、占道经营、违章停车、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不文明陋习拉低了我市的城市文明指数和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如果不下大力气根治,我们的文明城市创建就无从谈起。促进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任何一座城市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必由之路,必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文明习惯养成需要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社会活动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手段,教育引导广大市民识文明、知廉耻,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加强自律教育,出租车行业、快递行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各社区、行政村和中小学校要加强重点人群的教育,在辖区居民中形成讲文明光荣、不文明可耻的浓厚氛围。

  文明习惯养成需要加大惩处。人的行为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形成的自觉行为,一旦定型,没有外在的强制措施就很难改变。先进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居民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仅仅依靠宣传引导就可以养成的,严管和惩处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小区内有一位朋友,是有着2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在驾车的时候能够严守交规,可当他放下车辆的时候却能毫无顾忌地闯红灯。同样的一个人,身份角色转变之后,个人行为就发生了变化,为何?原因只有一个:一个会受到处罚,一个不会受到处罚。

  文明习惯养成需要社会监督。群众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带动,对提升市民素质、养成文明习惯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在社会行为发生时,“随大流”的现象随处可见,大家都不乱扔垃圾,个人就不好意思再扔;大家都文明出行,个人随意违章的现象就很少发生。文明习惯养成需要众人的监督和带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和躬身实践。

(胡悦)

=

养成文明行为,共建文明之城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用,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贵在坚持。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对不文明陋习,批评别人慷慨激昂、愤愤不平,轮到自己则我行我素,积习难改。这种知行脱节的情况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人,就必须要让认知和行为统一起来,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文明”成为每个人的标签,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一是要从身边小事着手、细节做起。要严于律己,做到知行统一,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发展延续下去,培养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等方面的高素质,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改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是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各类主题活动,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公序良俗,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光荣、不文明可耻的氛围。

  三是要坚持以法律规范促成文明自觉。涵养文明之城,既需要言语劝导,更需要法律规范。刚性的制度、严格的管理,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唤醒,让人们的文明意识从心中醒来,对文明形成敬畏之心。当“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的概念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人们的文明举止就会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刘璐)

责任编辑:刘洁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