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实惠更方便!我市出台医疗保障便民惠民“十条措施”

  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100多种抗癌药集中采购,“救命药”价格下降了多少?简化异地就医手续,全面推行“一站式”结算,“便民惠民十条”能让群众得到哪些实惠?1月8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给市民解读了刚刚出台的《市医疗保障便民惠民十条措施》。

  1、进一步降低抗癌药物价格

  将国家谈判药品阿扎胞苷、西妥昔单抗、阿法替尼、阿昔替尼、安罗替尼、奥希替尼、克唑替尼、尼洛替尼、培唑帕尼、瑞戈非尼、塞瑞替尼、舒尼替尼、维莫非尼、伊布替尼、伊沙佐米、培门冬酶、奥曲肽等17种抗癌药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对国家和省谈判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的药品,不纳入医院药占比考核。对常用的100余种抗癌药实行全省专项集中采购,严格执行挂网价格,用以量换价的方式,有效降低抗癌药价格。积极采取医院和特药药店双渠道供药方式,使患者尽早买得到、用得上、可报销,切实享受降价实惠。

  2、缩短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理时限

  对于职工省内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转移接续医疗保险关系的,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全面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转入地医保经办机构收到《基本医疗保障参保(合)凭证》后,5个工作日内向转出地经办机构发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以下简称《联系函》);转出地经办机构收到《联系函》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生成《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类型变更信息表》(以下简称《信息表》),需划转个人账户余额的,一并划转至转入地经办机构;转入地经办机构在收到《信息表》和需要划转的个人账户余额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接续手续。

  3、即时办结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支取手续

  职工因出国定居、跨统筹地区参保、账户继承等原因需办理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支取手续的,对由参保人或代办人提出的支取申请,持社保卡、本人身份证或代办人身份证及相关材料,由医保经办机构即时办结支取手续。同时,与银行做好沟通衔接,由参保人或代办人到指定银行办理资金支取。

  4、简化异地就医手续

  对符合条件的异地就医人员直接备案至就医地所在省、市,住院联网结算不再限定医院数量,一次备案长期有效。取消原来需就医地提供的所有审批盖章,包括需就医地基层社区组织、医保经办机构和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的签字盖章。对符合条件的异地就医人员,直接备案至就医所在地市,其中到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兵团就医的,备案到就医省份,在联网医院住院持社保卡直接结算。彻底取消异地安置(居住)人员每次住院重复办理备案手续,实现一次备案后信息长期有效。向社会公布转诊转院基本条件,凡符合转诊条件的,经参保地相关医疗机构直接为患者办理转诊手续后,由医保经办机构或医疗机构及时办理备案上传,不再审批盖章。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窗口、网上、电话(传真)、手机APP等多种服务方式,确保就医备案渠道畅通。

  5、全面推行“一站式”结算

  开发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扶贫商业补充保险等医疗保障待遇信息化结算模块,实现各项医疗保障待遇“一站式”结算。

  6、缩减门诊特定病种审核办理时限

  进一步增加门诊慢性病审核频次,每季度至少办理一次;充分利用近期医疗机构检查、化验结果,减少重复检查、重复化验,进一步优化简化现行的申请、审核办理手续;特殊门诊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含白血病)、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苯丙酮尿症、精神分裂症及偏执性精神病、抑郁症及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六种),实行随时申报办理。

  7、简化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证明材料

  全面取消生育保险就医确认单、妊娠证明等证明材料。加快推进实现部门信息共享,推行个人承诺工作机制,凡涉及生育保险待遇支付的,不再要求参保人员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等书面证明材料。

  8、开放医院药品采购价格查询系统

  针对省药品集中采购网上公众查询功能(www.sdyypt.net)进行宣传,向社会发布价格查询操作指南,为群众提供医院药品采购价格便捷查询服务,提高公众对药品采购价格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鼓励社会监督。

  9、取消医药机构质量保证金比例

  切实加强对协议定点医药机构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协议定点医药机构暂扣质量保证金政策,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10、加大对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医保政策支持

  降低养老、护理机构及其内设医疗机构的医保协议定点门槛,向社会公布长期护理保险协议定点的基本条件、评估审核流程。对已确定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长期护理服务的,可视作长期护理保险协议定点机构,原则上不再重复评估确认。按照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医养产业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申请办理长期护理定点和内设医疗机构定点的,医保经办机构要随时受理,3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确定,使老年人、失能人员得到及时的医疗保障,支持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助力我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

(记者 李玲)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