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4-11-28 08:11
爱东营讯 以专业筑基石,以匠心育英才。东营职业学院深耕职业教育沃土,砥砺前行,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
近年来,东营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学校坚持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目标,以赋能端牢“两个饭碗”为战略基点,深度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以及东营市八大产业,发挥国家级石油化工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专业集群,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对接重点产业布局,助力国家能源安全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石油化工产业生机勃发。东营职业学院以教育强国为使命,主动扛起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历史使命。
学校主动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布局,聚焦石油石化产业链,以石油化工技术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装备制造、智慧商贸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支撑服务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专业群融入区域新典范。东营职业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是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牵头成立全国高端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同推动化工产业向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五年来,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发了120余门课程,为石化产业培养和培训了37000余名高素质化工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了高水平专业群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激情燃烧的战天斗地,到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今天的东营见证了石油工业的转型跨越发展。东营职业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付山豪自信满怀地说:“作为一名石油化工专业的学生,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责任结合起来,在校园里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在车间里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尽展风采,在成为一名新时代石化人的青春赛道上强技能、创佳绩!”
激活盐碱地绿色产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东营市盐碱地面积达341.8万亩,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利用难度最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该如何在盐碱地上创高产?东营职业学院将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用盐碱地来种植饲草,可以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并且饲草可以替代或半替代饲料用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东营职业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陈壮壮说。
一块曾经贫瘠的盐碱地,如今绿意盎然。东营职业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教学团队持续20余年扎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坚持“走出校园找资源、走进农村找需求、走向企业找合作”和“把科技引进来、把成果转出去”,促成科技资源精准高效对接农户需求,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发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
在黄河三角洲广袤的土地上,总能看到老师和学生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头顶烈日、脚踩泥泞,身着白大褂,专注地测量、记录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用辛勤的汗水为土地的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工作注入希望,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帮助当地农户“破碱重生”,创下高产。据陈壮壮博士介绍,教学团队指导当地农户种植耐盐碱甜高粱、耐盐碱燕麦等牧草资源,以前寸草不生的土地如今每年每亩能够产生1000元以上的产值,农户们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
强化校企合作,推动资源融合共享
“在老师们孜孜不倦地教导下,我在学校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在东营职业学院这样优秀的学校学习,为步入社会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了铺垫。”新学期伊始,东营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杨作来满怀真诚地与刚入学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着自己的成长故事。
东营职业学院适应企业需求,注重校企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特定企业培养订制岗位人才。目前,学院已与中国万达集团、万华化学集团、山东金宇杭萧装备建筑有限公司、东营天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业之峰装饰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实践环境、师资建设等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建造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张同学感慨道。近日,东营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新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山东金宇杭萧装配建筑有限公司的构件生产车间。学生们参观了预制构件的生产线,详细了解了从原材料进场、加工制作到成品出厂的各个环节。车间内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严格的生产管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和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不仅增长了专业认知,而且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
“目前,在万华就业的东营职业学院毕业生达600余人,人数位居合作院校前列。东营职业学院的学生有较好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多名学生已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白朔介绍说。今年8月,万华产业学院正式落地东营职业学院,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篇章。万华化学高级人力资源总监赵继德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为产业学院的发展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以产业学院为纽带,校企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并优化双方优势资源,对接产业行业的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满足企业岗位新要求和新标准,实现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协同授课、共同育人、共建基地、协作服务、合作创新的新格局,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
精准对接需求,现代学徒制铺就未来路
在东营职业学院,课堂不再局限于四面墙内,而是直接延伸到生产一线。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的“教员”,更是学生们的“企业师傅”。
每当暑假来临,东营职业学院的老师们来到企业实践锻炼充电赋能、蓄力增能,通过座谈交流、他们深入了解行业一线的最新动态,积累实战经验。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让他们在专业上不断提升,也让他们在教学中更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指导。
每当新学期来临,东营职业学院的老师与合作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岗位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考核、实习就业以及师资培养等重要事项,为开学做足充分准备。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东营职业学院“学徒班”的学生李兴英正在分光光度计前认真地跟着师傅学习仪器操作。作为国瓷材料在东营职业学院定向培养的人才之一,李兴英毕业后立即“无缝接轨”入职企业。“进入‘学徒班’后,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实操,个人技能水平迅速提升,经考核合格后直接到国瓷材料就职,真正实现了毕业即就业。”回忆校园学习时光,李兴英深感幸运。
“随着订单的全线飘红,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直线攀升。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社会招聘的技术工人素质参差不齐,与岗位高度适配的人才可遇不可求,而‘学徒制’‘订单式’培育技术人才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用工难题。”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现代学徒制,犹如一座桥梁,连接了知识的殿堂与实践的沃土。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就业的“直通车”,还为企业培养了更多切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风光无限好,匠心筑梦启新程。东营职业学院校领导曹丽芳表示,东营职业学院将紧跟时代步伐,向社会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努力实现“看学校有形象,看教师有尊严,看学生有前途。”目标,为学生铺就光明的成才之路,为推动区域经济腾飞贡献更多东职智慧与力量。
(记者 薄青阳 通讯员 隋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包括但不限于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等媒体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2024-11-27 09:05
2024-11-27 08:39
2024-11-26 08:11
2024-11-15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