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走进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新兴社区五层共1080平方米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红色老电影收藏馆,仿佛一下穿越了时光隧道:架子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充满岁月痕迹的铁皮箱子,里面装着16mm、35mm等不同尺寸规格的老电影胶片,涵盖了当年北京、上海、八一、长春、珠江等全国十几家电影制片厂生产的电影,足足有3700多部;第一批国产老五四型放映机、美国贝尔无声放映机等大块头的中外各式放映机60多台;还有数不胜数的各时期《大众电影》《中国电影》等电影杂志和珍贵少见的老电影手绘海报;影机保养室、胶片修复室、自助体验室、观影室等功能齐全。
这些电影“老物件”作为时代的记忆,记录了电影技术发展历程的同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开馆以来,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热门打卡地,深受党员群众欢迎。该收藏馆由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胜利街道共同打造,这里的藏品由退休老党员张俊华义务提供。
1980年10月,18岁的张俊华被利津县税务局安排到利津县陈庄税务所工作,与公社电影队居住在一个大院里。夜幕降临,从小就喜欢看电影的张俊华时常跟着放映员到各村去放电影,逐渐对老电影胶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启了他的“寻宝”之路,哪里有老胶片的消息,哪里就有张俊华不知疲倦的身影。最初收藏胶片的时候,张俊华的想法比较单纯,只是喜欢,但随着藏品的增多和眼界的开阔,他逐渐认识到:老影片不仅是儿时的回忆,也是中国“大荧幕”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红色基因都在里头,特别是一些抗战的片子和新闻纪录片,是不可多得的红色记忆。尽管每个月省吃俭用,节余工资购买藏品,经费仍然越来越紧张。一狠心,他把一套老房子卖掉了,只一年时间又把卖房的25万元房款全部花光。张俊华的藏品也从最初的胶片发展到一切与电影有关的东西。中外老放映机、新闻纪录片、老电影手绘海报、电影杂志、电影脚本等各类电影藏品琳琅满目。
“再好的东西,如果一直堆在仓库里,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张俊华不仅是一位电影收藏家,还是一名公益放映员。他不知疲惫、不计成本的收藏,目的不是“藏”,而是让藏品焕发新生,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退休后的张俊华随子女来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活,退休不褪色,他积极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义务在社区播放红色电影,受到广大居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称赞。
如何将珍贵的红色资源焕发新生,实现更多的价值?2023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胜利街道共同协调为他在胜利街道新兴社区青胜小区选择了一个场地,打造红色老电影收藏馆。于是,一个散发着光影魅力的老电影收藏馆走进大众视野。
馆内走廊上挂满相框装裱的电影海报,一楼至五楼,自助体验室、胶片修复室、观影室等各个房间功能齐全,货架和桌椅等配备充足,专门打造的观影室可接待数十人同时观影。胜利街道新兴社区还专门为收藏馆配备了3名公益岗工作人员,负责馆内的卫生和安全维护,同时组建电影放映志愿服务队,群众需求在哪里,放映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以来,收藏馆在开发区多个社区、胜利街道为民劳务市场等地开展了2024年公益红色爱国主义电影放映活动,共计放映83场。7月11日,在胜利街道新辉社区凤凰国际城小区西门广场,一场《烽火少年》老电影的放映引得社区居民连连称赞。“露天观影让我们重温了小时候坐着小板凳兴致勃勃看电影的那种状态,如今带着孩子一起看,加深了孩子们对革命英烈崇高品质的认识,提醒我们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一位社区居民带着孩子观影后激动地说道。
“同学们,这些是《上甘岭》《董存瑞》《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等经典红色电影的胶片,其所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近日,张俊华给前来研学的东营市胜利运输小学的学生们讲解老电影的故事,得到高度赞扬。学校师生纷纷表示大开眼界,仿佛来到了老电影宝藏档案馆。
如今,收藏馆被授牌“东营市电影家协会研学基地”“东营市精品旅游促进会研学游基地”“东营市红色收藏家协会学研基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打卡地。“红色老电影是回忆、是传承、是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我们会继续做好红色电影的收藏和宣传工作,让它们发挥更大的效应。”收藏馆所在地胜利街道新兴社区党委书记武盼说。
(记者 王雪 通讯员 周新峰 官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