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持续升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民生项目好戏连台、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政通人和,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百姓安居,现如今的垦利区董集镇,目之所及都是一幅幅和谐秀美画卷。
今年以来,董集人一个个踏实的脚印,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跨越的轨迹。董集镇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锐气,“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豪气,求真务实、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答卷。
回首过去,董集镇砥砺奋进筑就梦想。
展望未来,董集镇逐梦前行谱写新篇。
项目建设向新行 工业经济步履铿锵
在东营合鸿石油装备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声隆隆,工人们有序紧凑、忙而不乱,一派热火朝天、充满活力的施工景象。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合鸿石油装备新建厂区项目现场,这个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建设1#、2#车间、酸洗间、科研楼、原料库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于2024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11月完成生产区建设。”合鸿石油装备新建厂区项目负责人赵丹阳介绍道。
东营合鸿石油装备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产品为不锈钢抽油泵泵筒、潜油电机壳体、电泵机组壳体等,已取得胜利、大庆、渤海等油田入网许可,销售市场稳定。投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2.78亿元,利税4800万元。
目前,项目木工棚、钢筋棚已搭建完成,投入使用。1#、2#、酸洗车间主体施工完成,正在进行主体砌墙及消防等配套管线施工,预计今年11月份完成生产建设。
“该项目落地是董集镇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的表现,既壮大了董集镇潍坊路两侧油田服务配套产业带,延长了产业链条,又能实现企业抱团发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项目投产后,将带动上下游及相关行业发展,新增产值1亿元,同时解决就业岗位60余个,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董集镇副镇长王子清介绍。
近年来,董集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衔接争取,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谋划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加了新动能。
强力推进国能供热配套设施改造、董官(后缪)220千伏输变电站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储能等配套产业,让“老产业”迸发新动能。
发挥现有设施农业项目带动效应,聘请专业机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倾力打造东营市首个“番茄特色小镇”,争创省级产业园区,为国家级产业强镇创建工作打牢基础。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东部用好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平台载体,用好用活闲置楼宇,促进酒店餐饮、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西部放大“杨庙·黄河里”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展研学培训、餐饮民宿、休闲娱乐等产业业态,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丰富“农村经济综合体”发展内涵。
……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实施是全镇上下推动加快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有力见证!
农旅融合新发展 农业产业踏歌前行
走进董集镇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头攒动,一排排整齐的钢架大棚蔚为壮观。
据悉,该项目位于董集镇政府驻地南侧,占地600亩,计划总投资1.1亿元,是董集镇加快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实施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规划建设1座智能化玻璃温室、16座中温日光温室、49座高温日光温室,同时配套分拣包装、冷链仓储和科研运营中心,应用物联网环境感知、智慧水肥等智能管理控制系统,打造全区现代智慧农业高端品牌。
董集镇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
“该项目与山东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引进西红柿凯德雅丽1832、釜山88等优质高产作物品种,通过无土沙培和智慧水肥等技术,采取灌施绿肥、有机肥等措施,调解土壤酸碱度,实现盐碱地高效利用。同时,运用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节约大量农业用水,实现作物种植低成本、高产出、绿循环。此外,引入智能控制、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远程控制,精细化管理,推动园区生产经营向工业标准化、产融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董集镇党委副书记(挂职)刘国梁向记者介绍。
在董集,不仅农业项目蓬勃发展,共富工坊项目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杨庙社区的共富产业园,“哒哒哒”的缝纫机声音不绝于耳,放眼望去,各类加工器械和原材料堆得满满当当。裁剪、缝制、装车……工人们手上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地拉布铺料、缝纫制作。
“寻味杨庙·黄河里”趣味研学活动。
据了解,杨庙社区共富产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800平方米,建设面积3587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共有3个分区项目运营(冷库1027平方米、塑编925平方米、家纺1635平方米),实现40余人家门口就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万元以上。
一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歌,正在董集镇的田间地头奏响。
南展区1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高质量完成,西郊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佐王村高端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朴源农业200亩耐盐碱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进展有序,海旺牧业、政通农业合作社等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粮食安全交出高分答卷。
扎实抓好党建引领共富乡村建设,分片区成立共富公司,持续推进“一村一品”,新规划实施佐王村葡萄种植、大王村石磨面粉等产业。
强化杨庙·黄河里项目市场化运营,策划推出“回村过大年”、“寻味黄河里”等主题文旅活动,打造品牌研学产业链,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承接各类培训120余场次、研学4000余人次,获评第二批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培训基地,农旅融合迈出坚实步伐。
……
弹指一挥间,面貌已然新。
现在的董集,一幅天蓝、水清、村富、物丰、人美的和谐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民生服务新作为 群众福祉全面增进
老百姓的“呼声”变成老百姓的“掌声”,方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2024年5月,董集镇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通过人社所的牵线搭桥,参观了附近的几家企业,感觉生产环境、福利待遇都挺好,我们回去再综合考虑下,看去哪家企业最合适。”董兴花园居民王女士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根基工程,是保障居民增收、改善民生的关键。
“我镇一方面围绕群众就业创业需求信息,主动了解掌握辖区及周边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搭建供需平台,帮助不同年龄段的群众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采集群众就业意向信息,结合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有针对性地邀请家政精英、农业技术员、致富能手到乡镇举办家政服务、种植、物流配送、园林花卉、服装加工等技能培训,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董集镇民生保障和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盖梦娇说道。
2024年8月,董集镇大王社区黄蓝汇颐养中心正式启动营业。
“一份土豆炖排骨、白菜豆腐汤,还有自己蒸的大馒头……”中午11点半,在大王社区黄蓝汇颐养中心,60余位老人接过餐盘,幸福地吃起了午饭。食堂内,老人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一边话家常,一边享受着美味可口的午餐。“食堂的饭菜很好吃,菜式多变,还考虑到我们老年人牙口不好,饭菜都特地煮软一点,在这里吃饭很方便。”村民郑大爷热情洋溢地说。
“一直想把我父亲接到城里同住,但是他不愿意,在他眼里,村里有熟悉的老朋友,是他的根。村里建起了颐养中心,真是解了我们晚辈的后顾之忧。”郑大爷的儿子说。
2024年10月,董集镇杨庙社区“共富工坊”开工。
“共富工坊”四件套缝制现场。
“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需要照顾,自己没文化又没技术。”今年46岁的社区居民张爱兰坦言,以前的生活是天天围着灶台转,家里的收入全靠丈夫一人。随着杨庙共富工坊车间的建成使用,张爱兰进入吨包加工车间,成为杨庙社区在家门口就业的受益村民。“目前,我正跟着熟练工人学习缝制吨包,每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张爱兰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说,脸上展现出自信的笑容,“多亏有了‘共富工坊’,在这里找到工作后,心底踏实多了,既能照顾孩子,又能在家门口挣到钱,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和张爱兰一样,杨庙社区的许多群众都在“共富工坊”实现了就近就业,解决了持续增收的难题。
经过技能培训实现更好就业的务工人员难掩喜悦心情,获得高比例医保报销和救助的困难家庭如释重负,在社区食堂解决吃饭难题的老人露出满意笑容……
做好民生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员干部只有把身子“沉下去”、脚步“迈出去”、腰杆“弯下去”,才能切切实实为民分忧、为民办事,才能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董集镇各项惠民举措有序推进,幸福花开的故事正不断书写在董集儿女的心间。
春华秋实,董集镇已经出发,踏上奋斗的新征程,董集人将谋在深处、抓在要处、干在实处,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
(记者 许云飞 通讯员 高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