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鲍井村党支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村庄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小冬枣助力老乡走实小康路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4-09-05 08:43

爱东营讯 进入9月以来,在河口区新户镇东鲍井村精品冬枣示范园内,本该在10月份收获的冬枣,却在温控大棚内相继成熟,红黄相间的冬枣像一颗颗玛瑙点缀在绿枝间。

历经30多年发展,东鲍井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目前,已形成集生产、销售、储藏、物流、加工和旅游等于一体的冬枣产业集群。新技术应用、规模化经营、品牌打造,成为东鲍井村冬枣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1997年,村民宋永生种下5亩冬枣,收获了“第一桶金”3万元。“后来种冬枣的村民越来越多,枣树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枣快成熟的时候,整天担心遇到恶劣天气。”宋永生开始琢磨换个种植思路,“再不改变,这个‘金饭碗’怕是端不住了。”

为改变不利现状,东鲍井党支部积极组织枣农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发现种植大棚冬枣,不但能有效降低风灾、雨灾带来的损失,而且让冬枣提前成熟,具有口感好、质量高,反季节上市等诸多优势,市场价格十分可观。

于是,村党支部一班人便产生发动群众建设冬枣大棚的想法。为发展大棚冬枣,党支部审时度势,召集有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先期建冬枣大棚的群众联系材料、提供技术指导,为他们竭尽所能地解决后顾之忧。通过一年发展,高标准建设的大棚冬枣,限产提质,每斤价格高于大田冬枣2—3元,这让村民看到了前景,纷纷要求党支部帮忙建大棚。

同时,村党支部贴心服务,他们先后让先建大棚的农户现身说法,请来技术员作指导,协调资金贷款,监督建设施工,每项服务都做到了村民心坎上。当前,全村冬枣大棚已建成55个,发展大棚冬枣80亩。

“我种的大棚冬枣,不仅从传统的竹竿棚改为了钢架棚,还用上了空气能制温设备。”冬枣状元王连青介绍,他的枣品质好,每年都能卖到5元到10元一斤。“咱这枣树不打药,用的也是有机肥,因为成熟早,前期温度较低,正好错开了病虫害高峰期。”王连青说。

“设施化种植模式,让我们的冬枣提前1个月采摘上市,此举可以提前抢占市场,单棚年效益预计较往年增加1万元到2万元。”东鲍井党支部书记朱耀东说,当地计划今后继续扩大设施化种植规模。

不仅如此,村党支部还帮助村民引进冬枣富硒技术,让村民增收渠道越走越宽阔。“含有丰富硒元素的农产品,有助于延缓衰老,让人更年轻,更漂亮,更健康!”朱耀东自豪地说。

多年来,东鲍井村党支部不断在枣树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试验和推广方面下功夫,引入“智慧+健康”理念,让冬枣“富硒化”,富硒冬枣口感明显改善,营养价值更高。

现在东鲍井村又有了下一步发展规划:依托全村冬枣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旅游新亮点,建成集冬枣采摘游、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枣园游览于一体冬枣田园综合体。通过采摘、游览、留影、艺术体验等活动,把农田变为旅游景区,让外地人真切感受东鲍井村的美、东鲍井村的变。

一棵棵冬枣树见证了东鲍井村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从优到特的发展历程,如今,冬枣给东鲍井村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还在继续凸显。

(记者 闫雯雯 通讯员 张吉东)

责任编辑:李梦瑶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