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美景如画,村容整洁,村民从容,产业兴旺……近日,记者走进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不禁感叹,昔日“济水明珠”再现繁华,惊艳今日“铁门关”!
历史上的前关村,是“铁门关”遗址所在。在前关村的史志墙上,详细记载了“铁门关”的兴盛与凋敝。“铁门关”是明清两代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人口密集,店铺林立,几百年前曾名闻天下。有歌曰:“豪哉铁门关。帆如驶人如蚁,海客来耀锦绮,掷腰缠如敝屣。熙来往兮宴宾朋,祈灵佑兮隆典,梨园一曲醉升平,酒绿灯红罗甘旨。更有星相医卜,舞女歌姬炫厥,聪明妙听视,不远千里来,逦迤风尘几过客,叹羡为抚嗟,兹海滨一蕞尔,孳息繁荣得至此。”然而,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夺大清河河道(济水下游)入渤海,这次决口让济水彻底消失。从此灾祸骤降,海啸河患连连不断,铁门关频遭洪流损毁。清朝晚期,铁门关最终被黄河水淹没。洪流涌过,留下一地荒凉,繁华尽处,沧海归于桑田。
繁盛一时的“铁门关”虽然实物已然不存,然而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却深刻地影响到当地的一些文化传统和习俗。“先有铁门关,后有凤凰城”,从“铁门关”里遥望“凤凰城”800多年浩浩汤汤的历史,独特而又包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魅力令人向往。1957年,“铁门关”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文物普查时,因地上已无建筑物,故又改为“铁门关遗址”。1979年,利津县有关部门将其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利津县对文旅资源的挖掘,先后实施铁门关遗址挖掘保护、铁门关历史文化展馆建设等项目,复建铁门关,再现“铁门关”辉煌的人文历史,昔日“济水明珠”的繁华景象得以重现,铁门关博物馆、铁门关广场等景点成为游客不可错过的打卡地,铁门关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前关村更是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今日的前关村,这颗昔日的“济水明珠”,缘何再放光彩?
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5月16日一大早,汀罗镇圣水循环产业园的工人杨俊美就忙活起来,一边采摘成熟的甜瓜,一边告诉记者,准备给当天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做“讲解员”。“研学游路线的设置给我们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提高了‘汀罗农品’品牌的知晓度。”杨俊美说。
“铁门关人骨子里就流淌着经商的血液,希望前关村能够再现昔日铁门关商贾如云、游人如织的辉煌。我们深谙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增加群众收入,才能推动村里的发展。”汀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产业办主任崔星国介绍,汀罗镇作为农业大镇,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面推进产业链条化,依托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聚焦四季可采摘、空间全利用、产业链条化,实施高温果蔬大棚及园区产业提升项目、食用菌产业链配套等项目,片区村集体收入可每年增加300万元以上。并带动形成了集休闲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亲子研学游等于一体的多类型文旅路线,打造了“汀罗农品”“铁门关旅游”等特色品牌,提升推进区整体效益,示范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共富密码”,实现村村奔共富、人人有收入。
“五一”假期,“铁门关”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采摘游玩。“一件件陈列物品,一段段传奇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触动。通过参观铁门关历史文化展馆,我们对铁门关的由来、发展演变过程有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加深了自己对利津悠久历史的感触,同时增进了对家乡的情感,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一名游客边参观边说。
走进今天的前关村,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昔日“济水明珠”已然再焕光彩。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王玲玉 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