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从厂里退休后就一直闲在家里没事干,现在我每天都来社区的非遗传承基地,跟老伙伴们一起做非遗手工,退休生活更丰富多彩了。”日前,在河口街道河阳社区,居民高女士由衷感慨。近年来,河阳社区在河口区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区妇联、河口区文联等单位的带动下,非遗文化如同“向阳花开”,已经实现了由“非遗进社区”向“非遗在社区”的转变。
近年来,作为重要的非遗传承基地,河阳社区整合了花馍、剪纸、烙画、糖艺、拓印、黄河澄泥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每周面向居民开设1至2次非遗课程,每期学员30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以来,已累计开展非遗培训580余场次、非遗作品展览展示16场次,参与活动的居民有少年儿童、中老年人,已达5700余人次,居民们在亲身体验中成为非遗的爱好者、传承者、发扬者。相关非遗作品以及非遗衍生品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带动社区经济“活”起来,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我们举办的一系列非遗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要数花馍培训了。传承人将传统手艺与时尚元素巧妙结合,让丽阳花馍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河阳社区党委书记刘晓慧告诉记者,社区一年举办了75期花馍体验培训活动,吸引了850多位社区居民参与,许多年轻人也加入到了非遗传承的行列,让花馍花饰更加丰富多彩,色彩更加绚丽,造型栩栩如生,也成为当地人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
不论是逢年过节、老人寿辰、小孩满月还是婚事喜事,丽阳花馍都成为送礼和祝福的首选。自2023年开始,河阳社区将花馍作为社区祝福送给居民:为社区里352位年过八旬的长者精心制作了“福如东海”寿馍和“年年有余”福馍,为89对新婚夫妻送上了“百年好合”的婚馍,为517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送去了“一举夺魁”花馍……这些精心制作的花馍不仅传达了祝福和美好的愿望,更让居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关爱与温暖,感受到了社区的新变化、服务的新提升、非遗文化的新发展。2023年丽阳花馍工坊成功获得了区级非遗工坊的称号,2024年河阳社区的“丽阳花馍 暖心祝寿”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河口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河阳社区盘活资源、点燃非遗文化的火花,不仅令社区经济蓬勃发展,也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收入来源。通过注册成立河口区幸福花开便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招募并培训社区工作者和居民,致力于花馍、编织等非遗产品的创作、生产和销售,成功打造了完备的非遗产业化体系。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该公司积极搭建网络直播平台,培养专兼职主播,开展了50余场直播活动,形成了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月均接收订单超过300单,年均收入达到20万元,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单位前来考察学习,为社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社区居民们编织的向日葵、工艺摆件等产品美观实用,深受消费者青睐,已入驻拼多多线上平台,居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微创业”的梦想。
河阳社区的成功经验,不仅为社区经济发展树立了典范,也为更多有志于传承非遗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社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目前,河口街道河盛社区、河新社区、河瑞社区,六合街道御园社区、崇文社区,孤岛镇永乐社区的非遗文创产品都开始走向市场。河口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黎明表示,下一步,河口区将加大“非遗在社区”工作力度,精准对接社区群体多元文化需求,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培训体验活动,鼓励各社区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产业、开拓市场,让更多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让非遗文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装点百姓美好生活。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王清 杨俊淑 马岩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