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的浓厚氛围,东营日报从即日起开设“东营故事”专栏,开展“讲好东营故事、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宣传,总结宣传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光辉成就、宝贵经验,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鲜活案例、生动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唱响奋进新征程的主旋律,引导全市上下增强团结奋斗的凝聚力、自信心。
爱东营讯 恒温的室内虾池里,一尾尾虾在水中“撒欢”;安装在虾池里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实现环境参数采集、数据自动分析、自动控制等功能,营造出最佳养殖环境,实时监测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小程序推送到管理端口,实现对虾池养殖的远程智能监测管理……这些现代化养殖场景将在东营通威1万吨/年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及示范推广基地项目变“设想”为现实。
作为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项目,东营通威1万吨/年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及示范推广基地项目落户在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的利津县刁口乡,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布局标准化养殖区、蓄水和尾水处理区、生产配套服务区,为虾筑起了“智慧池”,装上“智慧脑”。通威渔业总经理胡昭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全数字工厂化养殖项目样板,让越来越多的养殖同行认识、了解数字农业,推动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以前养殖业是看天吃饭,现在我们追求的是心中有‘数’,用数字化方式去科学生产。”胡昭明表示,水产难养之处在于患病后很难被及时发现处理,而远程水生态监控系统会将监测到超出常规数值的地方进行预警,即使是新手也能把养殖池管理得井井有条。
养虾更智慧,环境更友好。溶氧是养虾的关键因素,乘着数字农业的东风,如今的虾池都能装上氧监测传感器和微孔增氧设施,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氧浓度并进行控制。虾池的自动投喂系统则通过大数据收集,科学设计定时、定量、定点投喂,让养殖的水产品吃得好、长得快,个头更大更均匀。与此同时,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先进循环水设备,实现每个养殖单元90%水体循环利用,通过“物理沉淀——化学沉淀——生物处理”方式,净化养殖尾水,将每个养殖单元10%水体用于养殖原水交换,让养殖过程更加环保。
不仅在养殖业,在蔬菜种植领域,5G赋能也应用普遍。“这下好了,有了这些智能化设备精准操控,就能知道蔬菜是需要补水还是施肥,通过云端监测仪,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大棚里的温度变化,蔬菜浇水量多少,手机上显示得一清二楚,省事省力省人工。”利津县智联农创工场温室大棚管理员张海军提起智慧农业的便利,由衷地感叹道。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他的新“农具”,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大棚的情况。
科技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智慧农业助力我市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智慧农业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深度应用,不断探索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管理高效化,推动农业生产主体从“会”种养向“慧”种养转变,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齐头并进”,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农民共同富裕。
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注入了新动能,带动2022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08.35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35.37亿元,同比增长9.8%。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4家,其中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家;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利津县智联农创工场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王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