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长见识丨走下高原走向世界的“致富毯”

  6月7日,正在青海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宁市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企业依托当地原材料资源优势,创新设计理念,提升产品竞争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情况。

  近年来,我国藏毯产业迅猛发展。藏毯这一古老的民族手工业从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升级,带动产业链上数以万计的从业者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04年起,一年一届的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开始举办。2006年,西宁市加牙村的加牙藏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藏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从8岁起就跟着父亲洗毛、捻线的加牙藏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永良,2013年在政府支持下成为“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习所”的技师。

  杨永良在制作藏毯(2014年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从传统作坊到工厂智能制造再到个性化定制,从最初的少量品种发展到26个系列130个品种、1000多个花色图案,并获得6项国家专利,从羊毛材质发展到牛毛、丝毛、丝绒、冰丝等,短短十余年,集研发、设计、生产、展销为一体的藏毯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藏毯也成为青海省外贸的一张名片。2016年,青藏高原首趟中欧班列从西宁开行,装载的44个标准集装箱中有40个满载共20万平方米的藏毯,抵达欧洲全程仅需12天。

  文字:王大千

  编辑:张惠慧、包昱涵、杨文荣

  新华社国内部 新华社青海分社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