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综合保税区粮油进口数字产业园:建设5.6万方“超级油瓶” 链接全球粮油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11-13 08:10

项目现场

11月11日,东营综合保税区粮油进口数字产业园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型机械轰鸣作业,工人们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紧张的建设中,储油罐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截至目前,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完成总进度的90%,预计将于2025年底全面竣工。这个总投资2.32亿元、占地74亩的现代化产业标杆项目,正以“保战略储备、链全球资源、促双循环”的定位,书写着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走进项目现场,一期建设的8个5000立方米、6个2000立方米及4个1000立方米的食用油储罐巍然矗立,罐体主体、廊桥钢结构、装卸平台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工。据安达信(山东)保税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洪明介绍,这些储油罐共同构成5.6万立方米的“超级油瓶”,覆盖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等全油品,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可实现年进口食用植物油周转量约20万吨。目前,项目配套的服务设施加油平台、道路、给排水管道、电力设施、消防设施、信息智能化系统等均已就位,确保从存储到运输的全链条安全。

作为国际合作特色园区,东营海关全程指导,该项目深度整合综保区“免税、保税”政策,让企业进口环节关税、增值税可暂缓缴纳(约占成本15%—20%),进一步压缩经营成本。同时,通过“国外采购——码头装卸——管道运输——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的闭环,使各企业综合运营成本降低,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注入强劲动能。

据介绍,项目建成后,东营综保区将形成“仓储——加工——分销”一体化生态,5.6万立方米储油罐作为前置仓,年保障20万吨食用油稳定供应,精炼生产线可定制化生产高端油品。据测算,项目一期达产后,年进口额可达16亿元,带动区域外贸增长的同时,更将构建起“国际贸易有优势、产业发展有动能、战略安全有保障”的新型产业生态。

“这个项目既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器’。”东营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立伟说道,未来将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致力于打造面向世界、辐射中国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食用油脂集散地、前置储存仓和油脂保税交割库,构建集采购销售、仓储物流、金融配套等于一体的“一站式”进口食用油综合服务平台。

随着最后一节罐体焊接完成,一座链接全球粮油资源的产业枢纽正从东营综保区加速崛起。这里不仅承载着保障人民“油瓶子”安全的使命,更以开放之姿,为中国粮油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写下生动注脚。

项目简介

东营综合保税区粮油进口数字产业园占地约4.96万平方米,由安达信(山东)保税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投资2.32亿元,主要建设11.6万立方米食用植物油储油罐群及配套服务设施,储油罐群包括20个5000立方米食用油罐,6个2000立方米食用油罐,4个1000立方米食用油罐。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加油平台、道路、给排水管道、电力设施、消防设施、信息智能化系统等服务设施。一期主要建设5.6万立方米食用植物油储油罐群及配套服务设施。

深度解读

东营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局局长刘重庆:

该项目是东营综保区立足“开放窗口”功能、服务全市外向型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意义深远:一是织密粮油保供安全网络。依托综保区保税仓储政策优势与一期5.6万立方米储油能力,构建“储运灵活、调控精准”的区域粮油储备节点,既能平抑市场波动、保障本地及周边“油瓶子”稳定供应,又可作为港口进口粮油的“中转缓冲池”,强化东营港在华北地区粮油流通中的枢纽地位,彰显服务区域民生的责任担当。二是激活港产联动特色动能。通过数字智能化系统赋能仓储物流,降低企业通关、保税、周转成本,直接壮大综保区保税仓储与现代物流产业规模;更以粮油贸易为纽带,联动本地港口服务、货代运输、检测认证等配套业态,推动港航经济与保税功能深度融合,为综保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注入新活力。三是厚植民生提质幸福根基。精准对接消费升级需求,畅通优质进口粮油供给通道,助力本地农产品市场多元化提质;同步带动仓储运维、物流配送等就业岗位,拉动贸易环节税收增长,让群众共享高水平开放与区域发展成果。

我们将强化要素保障、全程跟踪督导,推动项目成为综保区功能提升的标志性工程、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践范例。

(记者 杨建雨 陈同磊 高开强)

责任编辑: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