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兜底保障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十四五”时期山东推动社会福利提质增效

山东新闻·大众新闻·2025-11-07 17:46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11月6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 “十四五”时期山东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聚焦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需求,山东持续健全福利保障政策,整合服务资源,多措并举推动社会福利由传统的“兜底保障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在儿童福利方面,深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探索开展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对外拓展服务范围,强化医疗、教育、康复和社会工作一体化服务。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工作网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关爱照护、心理疏导等服务项目,服务孤困儿童13.3万人次。建立特殊监护困境儿童保障关爱制度,将6400多名儿童纳入关爱服务体系。创新开展“护佑健康”大病保险项目,惠及孤困儿童14.3万人次;深入实施助学工程,助力5000多名孤困儿童圆梦校园、成长成才。

在残疾人福利方面,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建设山东省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7部门13类数据实时共享,身份证、户口簿、残疾人证3类电子证照自动调取,通过大数据比对及时提醒、靠前服务。目前,全省共保障困难残疾人57.6万人、重度残疾人134.6万人。依托城乡社区各类服务机构、残疾人“如康家园”等资源,全省136个县(市、区)全部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在老年人福利方面,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16市全部建立高龄津贴发放制度。广泛开展“暖心到家”服务项目,分级分类开展老年人探访关爱,惠及89.2万老年人。扎实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累计投入3亿元、改造15.8万户,有力提升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在全国率先开展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托养,有效保障了困难失能老年人“愿进全进”“应养尽养”。

(大众新闻记者 齐静)

责任编辑:景晔